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大陸學生納入臺灣健保只是遲來的正義

2015年11月27日 08:3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27日社評表示:臺灣“立法院”今天將就大陸學生納入全民健保案做最後決定,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賴士葆表示,朝野若無共識就用表決來通過;民進黨團則表示,將召開黨團大會決定是否支援,據了解,民進黨傾向不反對。不過,昨天媒體出現不少似是而非的反對意見,這項延宕長達4年之久的議題最後能否過關,仍然存在變數。

  臺當局開放陸生赴臺就學,無疑是一件深遠影響兩岸關係的大事,不僅有利於兩岸青年學生的深度交流,也可能為臺灣培養出一批“親臺派”,他們畢業後回到大陸工作,更可能進一步影響更多人去認識臺灣、理解臺灣,這對臺灣來説無疑是一件極具正面價值的好事。

  但臺灣社會對陸生態度意見分歧,特別是“反中仇中”的人,更將陸生視為宣泄不滿情緒的出口,其反對陸生納保的理由荒謬不堪,也不值一駁,而對陸生的惡語相向讓陸生也見識到臺灣的暴戾之氣,原本對臺灣的美好印象由此也打了折扣。但即便如此,有識之士還是以人道主義的訴求出發,呼籲反對者轉而支援陸生納入健保。

  在“反中仇中”情緒之下,人道訴求雖然有些蒼白,但經過4年爭論,還是爭取了不少反對者轉向,一些綠營的支援者開始認為,兩岸關係的是是非非不該由青年學生承擔。包括民進黨團在內的泛綠陣營開始有條件支援陸生納入健保,所謂前提條件就是讓陸生全額自負保費。

  這種既考量到“獨”派民眾觀感,又不讓自己失分的策略,被綠營奉為圭臬,在此後的政策討論中被貫徹始終,但國民黨堅持比照外籍學生,由臺當局補貼4成保費,則讓爭論繼續無解,這一議題原本兩年前即要定案,於是再度延宕至今。

  當大家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某種程度上卻有助於將陸生健保的問題回歸到原初的技術層面。如果説開放陸生就學是政治性極高的重大決策,那麼陸生納入健保卻只不過應該是一個事務性的議題,決定陸生應否納保,除了考量社會氛圍之外,再就應該計算成本收益比,以及相關的配套措施,而這些都是保險精算和公共醫療領域的專業問題,不該被政治思維過度綁架。

  事實上,陸生和所有外籍人士一樣,因為是暫時在臺居留,所以不會跟臺灣人一樣從小到大繳納健保,當然也不會從生到死享受健保,對這種特殊人群,臺灣健保體系的權宜之計是將其全部納入第六類投保人群,而這所謂的第六類,原初規劃是服務於老榮民,因為後者醫療支出較多,所以臺當局確定的保費相應也就很高。

  但問題在於,年富力強的外籍工作者加入其中,這個保費費率就顯得過高,而當學生也納入其中時,這個費率就完全超出實際支出,這在健保局的統計數字中都可確定的找到依據。基於收支平衡的考量,為了讓學生不必承擔過高的額外負擔,臺當局決定補貼4成保費,以達到法定費率的標準,事實上這筆錢學生根本用不到,還是臺當局變相挹注了整個健保體系。但即便如此,這些學生的實際醫療支出,還是低於他們的健保繳費,換句話説,學生本身也小額的挹注了健保體系。臺灣的健保體系入不敷出,但外籍生乃至整個外籍人群卻都在扮演挹注的角色。

  回到陸生議題,以大學部為主的陸生群體比較外籍生,年齡層次更低、健康水準更佳,其醫療支出無疑更低,這在臺大陸生社團所做的醫療支出調查中也早就確認,因此,所謂臺當局補貼4成保費,只不過是一種財務平衡的舉措,最終是將臺當局的資金從左口袋放進右口袋,陸生並不會因此獲得實際收益。

  但臺當局的荒唐之處就在於,無法將決策的依據以更為科學化、專業化的形式呈現出來,面對外界質疑,也無法做出確切的回應,最終任由這一技術問題在人云亦云之下變成臺當局獨厚陸生、虧待臺生之舉,一些不確切的指控也仍然在繼續傳播,讓陸生陷入很多人敵視的困境之中,想來真是讓人不勝唏噓。

  陸生納健保事關臺灣的人道形象與兩岸長遠關係的良窳,國民黨不應該只是説一些大原則,而應該拿出具體事實駁斥或化解人云亦云的錯誤論述,民進黨與綠營團體也不應該依據錯誤的理解延宕社會正義的實現。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