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臺灣“金管會”研擬第三季開放陸客來臺買股,有“立委”擔心中國大媽連袂跨海炒股將平添金融市場動蕩的疑慮,臺灣《中華日報》14日發表社論指出,“立委”對“中國大媽”憂心有加,真有其必要嗎?信心哪去了?
社論摘錄如下:
臺灣“金管會”研擬第三季開放陸客來臺買股,引發“立委”高度關切。日前在“立法院財委會”上,有“立委”擔心“中國大媽”連袂跨海炒股,將平添金融市場動蕩,甚至憑藉雄厚資金買走上市公司,加以陸客不必繳納證所稅,會産生兩岸人民待遇不同的疑慮。“立委”對“中國大媽”憂心有加,真有其必要嗎?
“中國大媽”是網路上引用美國媒體調侃大陸中年女性大量收購黃金引起世界金價變動而來的一個新興名詞。《華爾街日報》甚至專創英文單詞“dama”來形容“中國大媽”。“中國大媽”對黃金的購買力導致國際金價創下2013年內最大單日漲幅。“中國大媽”現象的發生,説明瞭大陸生活水準的提高,但是在投資上也需要合理的引導,而不是盲目的進行投資。
“中國大媽”這種群體性、非理性的掃貨,驚動國際金融界,但她們戰績並不輝煌,臺灣“立委”對卻她們既敬且畏,還擔心她們把公司“整碗捧去”,其實高估了大媽的能耐,對大媽戒慎恐懼無異是過度反應。去年11月滬港通啟動,大陸股民首月購買港股84億元人民幣,僅佔限額的3.4%,對港股激不起漣漪。當時滬市火旺,大媽正忙著哪!
至於大媽買臺股免征證所稅,所謂對本地股民不公云云,更是庸人自擾。在臺灣無營業場所的島外法人不也一樣免征證所稅?他們進出金額難道就比“中國大媽”少,這對本地股民就無不公疑慮?證所稅復徵是股市的噩夢,縱然取得公平美名實則失去更多,但在正義、穩妥、凝聚社會共識考量下,去年底“立法院”決議暫緩三年上路。不用三年風波再起,股市還是沒有寧日。
“金管會”將研擬完善配套措施,未來不僅對陸客,也歡迎外國投資人進軍臺股,一如臺灣股民可以到島外買股。歷經金融風暴及貨幣危機,許多憑空創造出的所謂“金融商品”旦夕成為廢紙,黃金即使一時套牢,握在手裏感覺沉甸甸,多充實的感覺。話説回來,“中國大媽”其實是金融市場散兵遊勇的縮影,為尋常百姓渴望理財譜出一首悲歌。
股匯市許多大咖“禿鷹”縱橫各地,到處放火,賺了就跑,留下爛攤子給當地人背負;相形之下,“中國大媽”只想憑手中錢財滾點蠅頭小利,但因人單勢孤,又沒能力豢養精算師,一旦套牢,還遭受無謂嘲弄,小蝦米對大白鯊,財越理越少,這不可悲嗎?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