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兩岸政策受阻。這次敗選讓馬當局以和平發展及經濟開放為主軸的兩岸政策路線受到嚴厲挑戰;參選執政黨主席的新北市長朱立倫更直言,兩岸交流和平互利本為民眾期待,但因分配扭曲及特權疑慮,加上少數臺商回臺後惡劣行徑,加深人民對執政黨不滿。可以預見兩岸政策相關法案包括“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及兩岸服貿、貨貿協議等,在馬當局任內通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進而影響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政策推動。
面對上述各項變數,臺灣經濟要避免在原地停滯,繼續前進,須賴各方共同努力,化解衝突對立,突破政務瓶頸,這須賴政治運作及政策取向兩方面的積極作為。
在政治運作上,國民黨仍是執政黨,在新任國民黨主席上任後,“府院黨”三方的分工及協調機制須明確且可有效運作,才不致出現三頭馬車問題。朝野政黨及臺當局和地方充分溝通及合作,也是政務推動不可或缺的條件,兩大黨主席扮演的角色尤為重要。
在政策取向上,“以民意為依歸”應是尋求各方最大交集的關鍵,因此,臺當局政策路線應以民生為主軸,優先推動攸關民生福祉的政策及法案。至於兩岸政策亦應作合理修正,針對兩岸政策“傾中”及圖利財團和特定群體的質疑,就已實施的各項交流及合作政策,進行務實檢討和改進,才能鞏固基礎,擴大民意,排除後續政策及法案推動的阻力,讓臺灣可以繼續前進,因應全球化的挑戰。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