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兩岸關係發展速度放慢、動力減弱、阻力增大、變數增加
朱衛東表示,2014年,海峽兩岸關係發展雖然總體上仍保持前進的勢頭,但受制于島內因素的變化已呈現出動力減弱、阻力增大的疲態。年初,以“張王會”為標誌,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確立,2月“習連會”反響積極,月底兩會領導人在臺北舉行第十次會談達成可喜成果。但是,兩岸關係發展的良好開局,在3月下旬島內爆發以“太陽花學運”為旗號的“反服貿運動”之後明顯被打亂,此前積極的氛圍迅速降溫。此後,島內以“九合一”地方選舉為主軸的朝野對抗日漸升級,國民黨無心無力發展兩岸關係,民進黨在“立法院”對服貿協議踩剎車,並不斷進行民粹動員,與學運、公民運動等相結合,將“反馬、反國民黨”與“反大陸、反統一”交織在一起。最終,島內認同“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執政的國民黨在年底選舉中全面潰敗。由此,兩岸關係進入整體曲折顛簸、個別領域停滯不前的換擋期。
國民兩黨調整兩岸政策,兩岸關係的變數增大。未來一年半的時間,為了應對2016年“大選”,馬英九和國民黨當局雖缺乏能力和意志去推進兩岸關係,但因選舉打“兩岸牌”的需要,也會在兩會互設辦事機構、推動服貿協議審查生效等方面展示某種積極性。而蔡英文和民進黨為了勝選也會擺出調整兩岸政策的姿態以爭取中間選民,但又根本不願放棄“臺獨”。兩岸關係發展的難度與變數顯著增大,兩岸關係發展將呈現出一種新常態,從快速發展的“高潮期”向平緩漸進的“常溫期”轉化,從“兩會協議拉動型”的發展模式向“民間交流內驅型”的自然模式過渡,從互補性的經貿合作向競合性的經貿互動發展,兩岸關係良好的發展勢頭與熱度勢將減弱和降溫。從島內政局發展的態勢看,國民黨2016“大選”的形勢十分嚴峻。一旦民進黨捲土重來,不僅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可能面臨停滯不前的局面,而且還會出現成果流失等倒退的風險,如何減小兩岸關係發展的震蕩和波折,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中斷、不逆轉,是擺在兩岸三個主要政黨面前無法回避的重大挑戰。
最後,朱衛東説,在他看來,大陸的對臺政策是卓有成效的,但需要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來讓效果充分發揮,不可能用6年的時間就來解決過去60年所積累下來的問題與矛盾。今年臺灣爆發出很多非理性的亂象,但樂觀地看,這也可以是一件好事。這些亂象會讓臺灣變得越來越沉淪,臺灣正處於一種“溺水式”的沉淪當中——服貿被阻、中韓簽署FTA——時間對臺灣越來越不利。而從長遠看,兩岸關係是不可能一帆順風的,所以現在這些小浪花、小波折只會從反方向來促進臺灣民眾認清事實,領略到如果沒有兩岸關的係和平發展,臺灣到底會怎麼樣。
現在,民進黨所面臨的挑戰最大,它必須要正確地定位自我、順應潮流,否則即使能夠登臺執政,但也不會長久,所以民進黨必須從“凍獨”到“棄獨”邁出重要的一步。而國民黨則不要妄自菲薄,不要錯誤地解讀這次選舉的結局,要堅持自己的立場,而不要靠近國民黨的“臺獨”主張。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