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臺灣“九合一”選舉的投票日,《聯合報》評論説,各式各樣選舉民調反映了各地都有許多不表態的公民,媒體民調的可信度,也將受到公民的檢驗,但願爾後所有操弄式的民調,都遭到唾棄。
選舉過程中,有太多真假難辨的事情,當某些虛假混在很多的真實當中,大家揣測人們究竟會相信那些真的,還是那些被假的蒙蔽?所以就有質疑説,臺灣民眾真的會做正確的決定嗎?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則説,首先,候選人不是單一一個人,它必然代表某一政黨或團體,即使柯文哲,都説是要代表在野大聯盟,而連勝文則代表國民黨。候選人背後代表的政黨究竟具有什麼意義而值得我們關注呢?政黨有其理念、黨綱、與政綱,一個候選人如果代表政黨,則表示他不會背離黨的理念與政策。或者説,這個候選人是有政黨背書,選民較可以放心。
民主政治也是政黨政治,一方面施政要靠團隊,另一方面府會的運作也是要靠政黨來仲介。從理論來看,有政黨的團隊在運作上比較不會像是雜牌軍,因為彼此有基本的理念來相互維繫。此外,臺北市長與議會的互動也是要靠政黨來當很重要的仲介。市長與市議會多數的政黨是否相同,絕對會影響到市長的施政。試想,市長與議會之間如果天天吵鬧不休,那臺北市民豈不是無辜受害!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