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評社6月25日發表社評文章説,隨著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訪台的成行,兩岸關係的整體氛圍發生了重要變化。而民進黨也在黨主席改選之後,迎來新的發展時期。以蔡英文為首的民進黨能否審時度勢,把握兩岸發展脈動,加快轉型發展,倍受關注。
今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保持穩定發展的勢頭,特別是2月臺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首次訪問大陸,“張王會”在南京舉行,成為兩岸關係新的里程碑,有力地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也為張志軍主任訪台奠定了重要基礎。隨後,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會見連戰時提出“習四點”,大陸全面貫徹“兩岸一家親”的對臺政策理念,持續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注入新動力。而臺灣方面,島內于3月爆發激烈的反服貿運動,運動持續近一個月。“太陽花學運”以及多場社會運動強烈衝擊臺灣政局與社會穩定,“恐中反中”思潮在島內充斥瀰漫。服貿協議擱置,兩岸後續協商受阻,對兩岸關係造成嚴重影響。5月,民進黨主席選舉,蔡英文當選新一屆民進黨主席。同時,藍綠為年底“七合一”縣市選舉,提前進入攻防階段,政治鬥爭日趨白熱化。
而張志軍主任訪台落定,使處於“深水區”低谷階段的兩岸關係峰迴路轉,兩岸總體環境和氛圍也隨之發生轉折性的變化。特別是國民黨與民進黨在張志軍訪台一事上,史無前例地達成一致與契合,都表達出樂見與歡迎之意。一向“逢中必反”的民進黨,此次在張志軍訪台上罕有地展現善意,新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甚至表示願意與張志軍主任會面,就連民進黨前主席、一向具“極獨”色彩的遊錫堃也表示,如果張志軍願意的話,想帶他到民進黨中央黨部去了解。而張志軍預定參訪高雄,民進黨籍高雄市長陳菊也表示會做好相關維安工作,確保張志軍訪問安全。面對島內臺聯黨以及“島國前進”、“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等團體揚言發動群眾上街抗議的舉動,民進黨發言人于20日表示,民進黨不會號召群眾去抗議張志軍,但希望張志軍訪台期間多聽聽臺灣民間的多元聲音。
民進黨的這些表態,與過去激烈“抗中”的言行比較,可説是頗為難得的轉變。對於兩岸交流議題,民進黨不再抱持僵化、落後的反對態度,而是採取積極的、具有善意和建設性的思維來面對和處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蔡英文有意願在兩岸政策上有所作為,走出不同於以往的新路。而這條路,首先是要順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時代潮流,符合兩岸廣大民眾求穩定、求發展的意願與訴求。在這樣的前提下,民進黨才能夠有條件、有基礎來尋求在兩岸政策上的調整,實現政黨轉型發展,這也是蔡英文領導下的民進黨走完“最後一哩路”的關鍵所在。
當前,兩岸關係重新回暖,張志軍主任的訪台也必將為兩岸和平發展注入強勁的動力,藍綠雙方都看到了機遇所在。從大的方面來講,張志軍訪台有利於兩岸深化交流合作,有利於兩岸關係穩定發展,從而有利於臺灣經濟社會的提振發展;從政黨的角度,兩岸關係水準不斷提升,國民黨鞏固執政地位、尋求連任將得到更多保障;而民進黨亟待調整兩岸政策,加快政黨轉型,也會從兩岸關係發展中獲得難得的機遇。
此次蔡英文正是看到兩岸關係發展面臨難得機遇,一改過去“逢中必反”的做法,轉而釋出願意推動兩岸交流、民共對話的誠意與善意,為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和政黨轉型贏得了契機。這一方面固然是蔡英文具有新的兩岸政策思維,另一方面更是大陸對民進黨採取更加靈活、務實的政策所致。習近平指出:“我們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無論是誰,不管他以前有過什麼主張,只要現在願意參與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我們都歡迎。”體現出大陸對臺政策在原則性之外,更加具有彈性和包容性,更加靈活與務實,從而更容易被臺灣民眾和臺灣各黨派理解和接受。對於處在兩岸政策轉型路口上的民進黨來講,更是一個調整與轉型的良機。如果民進黨能夠順應形勢,及時調整和轉變既有兩岸路線,民共黨際交流仍然有實現的希望。
眼下,民進黨要推動轉型,最重要的就是處理“臺獨黨綱”問題,這是民共交流的關鍵所在。近日,民進黨內“凍結臺獨黨綱”的呼聲再起,前“立委”陳昭南等人領銜,6月19日向民進黨秘書處遞案要求“凍獨”,此案將成為今年7月民進黨全代會最受關注的議題。陳昭南等人的“凍獨”提案,已經説明民進黨內對“臺獨”的認知已並非鐵板一塊,民進黨內有相當的力量要求民進黨中央不能再回避“凍獨”議題。而“凍獨”雖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民進黨的基本價值理念,但它仍具有相當的積極意義。若蔡英文真能邁出“凍獨”的第一步,等於説新一屆民進黨將不會再將“制憲建國”作為臺灣前途的唯一選項,對民進黨轉型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除了核心的“臺獨”問題,民進黨還要面對兩岸服貿協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以及兩岸互設辦事機構、ECFA後續商談等一系列重要兩岸議題。民進黨能否從根本上改變“逢中必反”的做法,這些都是重要的試金石。
客觀來講,民進黨要轉變,要發展,絕不可能一路平順,必然要經受重重考驗,經歷蛻變的痛苦,但卻是民進黨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而其中最重要的就要看蔡英文的意願與決心了。民進黨何去何從,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