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拿遊行當法寶 民進黨既可恥又可笑

2013年01月16日 09:2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火大”遊行當日,蘇貞昌以黨主席之尊,而原本“要生活,要民主,要改革”的訴求卻忽然改為“換內閣,罷免馬總統,罷免反改革立委”。臺灣《中華日報》今日刊載社論指出,民進黨連遊行訴求都一變再變三變,可見根本沒有具體主張。蘇貞昌對遊行的“最後見解”,可能就是“最早意圖”,簡而言之,就是為明年“七合一”選舉而舉辦遊行,他同時對2016年“總統大選”,更顯示了熾烈的企圖心。

  全文摘編如下: 

  民進黨“人民火大”遊行結束之後,正是馬當局、民進黨和臺灣人民“三頭六面”理性思考的時候,思考應循著兩個面向,一、火大遊行的訴求是甚麼?有沒有切中時弊?二、火大遊行為甚麼提出這些訴求?其目的為何? 

  民進黨決定要辦遊行,起初黨中央提出的訴求是“要生活,要民主,要改革”;蔡英文則另有主張,即召開“國是會議”,“解決財政、經濟與退休金制度難題”。蔡英文的訴求,蘇貞昌原沒有積極支援的態度,後來才跟上響應。然而,這仍不是火大遊行的“總訴求”,遊行當日,蘇貞昌以黨主席之尊,忽然又改為“換內閣,罷免馬總統,罷免反改革立委”,原先“要生活,要民主,要改革”及蔡英文訴求的經濟議題從遊行中消失。 

  蘇貞昌對遊行的“最後見解”,可能就是“最早意圖”,簡而言之,就是為明年“七合一”選舉而舉辦遊行,他同時對2016年“總統大選”,更顯示了熾烈的企圖心,遊行終點自然而然的選在“總統府”前,最高分貝嗆馬更成為唯一的語言。 

  人民確有“火大”之處,不過多為經濟緣故,且有不同的理由,其理由多數和民進黨遊行訴求不相干,甚至矛盾。例如部分退休軍公教因年終慰問金被刪及對十八趴能否續留而“火大”,但民進黨不是他們的保護者,主張全刪。公營事業年終獎金減為不得超過1.2個月,也很火大,民進黨則一樣主張全刪。蘇貞昌還説這是改革課題,那麼這些人若對馬當局“火大”,似乎更應該對民進黨“火大”。 

  為了使遊行成為“大”,蘇貞昌遊行前在各地辦了一百多場“火大説明會”,發覺人民對民進黨所希望的那種“政治火大”效應不彰,民進黨乃不再問“火大”理由,只能希望心中火大的人都來參加遊行,即使對民進黨也“火大”。故而,參加遊行的近十萬人,對馬當局火大,並不意味對民進黨的支援。 

  2016年,蘇貞昌和蔡英文可能有一人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他們在遊行時遂有濃濃的拼場意味,所以民進黨人參與遊行,亦有擁蘇、擁蔡之別。不過,蘇蔡二人在遊行時也見到共同利益,即反馬和綠營的動員能量,未來不論誰贏得黨內初選,嗆馬和綠營凝聚力都會成為出線者的支援力,所以遊行的主角雖是蘇貞昌,蔡英文也多次上臺講話,在鎂光燈前搶鏡頭,就是爭奪這項“公共財”。 

  學者專家與媒體在遊行前後質疑:民進黨既認為馬當局“無能”,也看到了人民的不滿,就應該提出自己的主張,才能獲得人民信任。但民進黨連遊行訴求都一變再變三變,可見根本沒有具體主張。至於罷免“馬總統”、罷免“反改革立委”云云,民進黨人誰都明知做不到,但這種“簡化的語言”,可能産生的效果是製造仇恨,肇使人民對立,有利於製造民進黨選舉資源。 

  未來馬當局改革會從民意汲取經驗,手段更加細緻,過程更加縝密,惟改革腳步不會停止。馬英九連任屆滿後回顧改革成果,許多積弊去除了,施政步履穩健了,人民有感了,不再火大了,而民進黨仍沒有主張,只會上街遊行喊口號,那才是這個黨的大危機。

[責任編輯:高斯斯]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