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臺灣所面臨的困境,都是過去長期累積下來的沉痾,絕非一劑特效藥就能起死回生。臺灣《工商時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鼓勵大學生創業,就是臺灣新希望的火種之一,建議當局加大力度,將鼓勵青年創業做為主軸政策,從精神面、教育面、資金面、經營面全方位鼓勵青年創業,重新燃起臺灣的希望之火。
全文摘編如下:
臺“行政院長”陳衝疲於奔命,一邊要處理歐債危機所帶來的經濟衰退衝擊,一邊要與企業界面對面舉行多場財經座談,不幸的是,“主計處”公佈的失業率又創下一年來的新高,“勞委會”統計社會新鮮人的起薪竟然比13年前還低,股票市場疲弱不振,當局稅收逐步下滑,此時,社會各界又熱烈討論臺灣人才枯竭的危機,這還沒有談到虧損連連、拖累銀行的兩兆雙星産業。執政團隊深陷火海,苦不堪言。
執政團隊所面對的危機,猶如戰場上深陷在冗長而泥濘的持久戰的部位,師老兵疲,士氣低迷,絕望的氣氛瀰漫,將軍與士兵失去勝戰的意志,但求茍活。坦白説,目前臺灣所面臨的困境,都是過去長期累積下來的沉痾,絕非一劑特效藥就能起死回生,而且,不論是青年失業、明星産業崩盤、人才枯竭、財政入不敷出,都是結構性的問題,不是當局一兩個政策就能扭轉幹坤的。但是當局與民間卻不由自主的陷入失敗主義的情緒,仿佛臺灣再也沒有未來,再多的努力也將惘然。
要擊敗失敗主義瀰漫的情緒,必須點燃希望之火,重振人民的戰鬥意志,臺灣過去一兩百年的發展歷程中,瀕臨懸崖的危機所在多有,卻總能在絕處看到希望的火種,最後開創臺灣轉型升級的新希望。
我們認為,鼓勵大學生創業,就是臺灣新希望的火種之一。大學生找工作困難、就算勉強就業,薪水也無法養活自己,其實是老舊産業結構所造成一體兩面的問題。“主計處”8月22日公佈的失業率統計高達4.31%,之前的統計更顯示,15歲到24歲的年輕族群,失業率高達12.22%。事實非常明顯,大學生、年輕人的勞動力供應,遠遠超過現有産業結構的需求,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只有2.66萬元(新台幣,下同),專科生更只有2.3萬餘元,甚至比13年前開始統計的起薪水準還低,這正是供過於求的必然現象。
薪水如此之低,説明瞭這些工作基本上是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雞肋,即使勉強鼓勵年輕人接受,也不容易産生成就感與向上突破的激勵。我們必須承認,大學畢業生薪水微薄,跟盤踞社會各個角落的中老年老闆有絕對的關係,當局就算給與企業主各種補助與優惠,最終還是進了老闆的口袋,很難將實質利益直接給到年輕人。
薪水低與人才枯竭也是一體兩面的問題,老舊的産業無法提供有成長性的薪資,也不可能給予員工長期發展的承諾,所謂持續的教育訓練更如緣木求魚,在老化的企業裏面,層層疊疊都是等著退休的老員工與老主管,年輕人不論薪水與升遷管道都被阻塞,自然不可能培養出具有前瞻眼光與領導力的人才。
既然如此,與其將年輕人塞進老舊陳腐的企業,不如將有限的資源,拿來鼓勵年輕人創業。
對年輕人來説,拒絕一份月薪2.5萬元工作的機會成本很低;而且,除了臺北市大安、信義區等少數地區之外,臺灣絕大多數的城鎮店面或者公寓的租金,都跟薪水一樣便宜;臺灣的網路通信費用低廉、又有許多新穎的行銷管道,而且物流網路健全、即使是小額的遞送也能獲得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務。
臺灣的年輕人固然有不少是一捏就破的草莓族,但是擁有國際視野、創意無窮、能夠掌握世界潮流的年輕人,早已遍及社會的各個角落。當局如果能夠提供有力的環境,給與創業所需要的基本知識與訓練,並且重新強化施行多年的青年創業優惠貸款,再度燃起新一波青年創業潮流,成功機會甚高。
“行政院青輔會”有施行40年的青年創業貸款,信用保證成數高達8成,今年8月起更正式推出“青年創業啟動金貸款”,青年創業者只要提出創業計劃,就可以據以向銀行申請創業所需的開辦費,符合“優予核貸標準”的創業案可獲得最高兩百萬元、一般創業案最高一百萬元的貸款額度,目前年息1.95%,另外有一年的寬限期、六年還款期。
如果能夠獲得當局青年創業貸款的協助,加上不少家庭原本就有能力提供自己孩子基本的創業基金,鼓勵年輕人擁抱夢想,自行創業,應該有不低的成功機率,最起碼,要賺到超過2.5萬元月薪的門檻,應該是輕而易舉的目標。
“陳衝院長”與他的執政團隊,應該仔細思考,如何給臺灣年輕人機會與希望,我們認為,創業的精神原本就是臺灣精神根本,創業的DNA存在3、4年級生身上,也一定會傳遞給7、8年級的後輩,我們建議當局加大力度,將鼓勵青年創業做為主軸政策,從精神面、教育面、資金面、經營面全方位鼓勵青年創業,重新燃起臺灣的希望之火。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