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第八次兩會商談開啟兩岸投資保障新里程

2012年08月09日 13:2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兩會領導人第八次會談今天在臺北舉行,將簽署兩岸海關合作、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等兩項協議。臺灣《經濟日報》9日發表社論指出,本次會議看似4年來兩岸推動制度化協商的例行性工作,但由於兩岸投保協議的溝通延宕,影響本次會談議程,凸顯兩岸制度化協商之“難”;而在協商過程中,兩岸仍能秉持誠意求同化異,終於達成共識,對推動後續協商發展具重大意義。  

  社論摘錄如下:

  兩岸兩會領導人第八次會談未演先轟動,最受關注的是兩岸簽署投保協議後,真能為臺商在大陸投資的權益提供充分保障?比較而言,過去臺商在大陸投資的權益保障,僅能依賴大陸公佈的“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及其實施細則,單方面提供保護措施,臺灣方面無置喙餘地;大陸臺商如果遇到經貿糾紛或投資權益、人身安全受到侵害等情事,只能透過海基會函請海協會協助,轉請大陸相關部門處理。兩岸投保協議為雙方協議,不同於過去大陸單方面立法,雙方主管機關將依協議建立聯繫平臺及相關協處機制,落實執行協議,對臺商投資權益提供制度化保障。  

  以人身自由和安全保障為例,一般國際投資協定通常不會有特別具體規定,最多僅在“最低標準待遇”中做原則性的規範;大陸與其他139個國家和地區所簽訂的投保協定,也都沒有。兩岸投保協議對臺商及所屬員工、眷屬人身自由受限制的刑事案件,提供24小時內通知家屬(或所屬企業)的國民待遇;並會透過兩岸已經簽署的“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所建立的“主管機關通報”機制進行通報。這些機制的建置,超出國際慣例,對臺商在大陸的人身安全提供更大的保障。  

  爭端解決機制之安排,是兩岸投保協議受到關切的另一個重點。依投保協議建立的新機制,與現行機制最大的不同在於仲裁方式。過去,依“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規定,臺商若要選擇仲裁方式處理投資人間爭端,只能選擇由大陸的仲裁機構協處。新的機制明定,在合意的前提下,爭端當事人雙方可自主選擇兩岸(包括臺灣、大陸、香港)的仲裁機構,以及雙方合意的任何仲裁地點,由具有專業知識的國際仲裁人士進行仲裁程式。  

  針對投資人與大陸當地政府發生的爭端,投保協議提出5種爭端解決方式供選擇,分別是經臺商協會協助雙方直接協商、透過海基海協兩會請上一級政府單位出面協調、經由雙方主管機關在投保協議建立平臺協處、共同請公正的第三方調解,以及行政救濟或司法訴訟等,較現行機制僅得依大陸法規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有所突破。  

  綜合而言,兩岸未簽署投保協議,臺商在大陸人身安全和投資權益保障,只能透過大陸片面提供,存在極高的不確定性;兩岸投保協議簽署後,雙方主管機關將建立聯繫機制,協同處理權益保障事項,制度化的加持可提供臺商更大保障,值得肯定。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