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報道,臺灣的失業率最近因學生畢業而稍微回升,但和鄰近區域比較,仍然高出許多。臺灣《工商時報》21發表社論指出,臺灣除可建立支撐經濟進一步成長的新産業,社會亦可獲得節能減碳的環保功能,就業效果的提升更是指日可待。
全文摘編如下:
據臺媒報道,臺灣的失業率最近因學生畢業而稍微回升至4.35%,之前則已經降至4.28%,創32個月以來的新低。但是和鄰近區域比較,特別是與亞洲四小龍的韓國(3.3%)、新加坡(1.9%)與香港地區(3.5%)比起來,仍然高出許多。究其最重要的原因,乃是産業外流所造成。但不具競爭力廠商的外移又是全球化趨勢下的必然,若此情況繼續下去,臺灣年輕朋友的就業機會將更不樂觀,因此如何使島內市場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在當前的環境下,就更凸顯其重要性。
回顧臺灣産業的發展歷程,早期政府採取進口替代策略,以發展島內的輕工業為主,因此70年代的紡織、玩具等産業成為臺灣産業的主力;80年代則借由技術移轉策略,引進電子産業的生産技術,電子零件加工出口生意就成就了臺灣暢旺的出口績效。90年代臺灣轉變為晶圓代工生産,2000年則借由晶圓代工累積的技術進入手提電腦、手機零件與産品的生産;2010年後當局推出兩兆雙星計劃,在電腦重要零件DRAM以及面板的生産取得一席之地。
然而,不可諱言的,臺灣經濟從傳統産業生産開始,到最新科技産品的發展,在國際分工的配置上,臺灣産業大都處於為先進地區大型公司代工的地位。
在現代高科技産品的生産裏,一廠商若想出類拔萃,非自己擁有獨立的專利技術不可,臺灣廠商之所以會有上述的窘境,關鍵在於本身技術上沒有自主的能力;長期間在世界先進國家或地區的擠壓之下,亦不易找到發展的空間。但優異技術的擁有並非短期間能夠獲致,必須經由大量研究發展的投入,才有成功的機會,甚至投入龐大的研發費用,也未必能夠得到成果。基於研發風險較大,廠商習慣於就近由海外引進技術,支付專利費而獲取使用的權利,實為人之常情。
走過紡織、電子製造、晶圓代工、手提電腦、手機製造、面板、DVD等産品的製造時代,臺灣未來産業的希望在那裏?臺灣還是繼續遵循過去的發展模式,在欠缺本身技術的條件之下,持續以大量代工維持我們的經濟命脈嗎?隨著臺商大量外移,這种經濟策略與生産模式,明顯已經到達需要改弦更張的階段了。
臺灣未來的産業在那裏,這幾年政府主管當局非常重視,因此“行政院”提出生物科技、綠色能源、觀光旅遊、精緻農業、醫療照護、文化創意等六大新興産業,作為鼓勵發展重點。其中綠能産業特別是氧化鋰鐵磷電池的生産與應用,我們認為具備足夠條件,成為臺灣的未來希望。
理由之一,氧化鋰鐵磷電池産品生産與廢料處理相當潔凈,屬於綠色環保的能源産品,不管在環保性、安全性、原料供應、合成容易度、放電特性、耐溫性、使用壽命、充放電效率、生産成本等屬性,均優於非鋰離子電池。即使為相同的鋰離子電池,氧化鋰鐵磷電池在安全性、耐高溫性均優於非鐵係的鋰離子電池。在同樣鐵係鋰離子電池序列中,其環保性、合成容易度、生産成本等項目上,亦優於磷酸鋰鐵電池。
理由之二,在世界能源越來越缺乏的時代裏,氧化鋰鐵磷電池係以廢鐵為原料,可大幅降低電池的生産成本。目前氧化鋰鐵磷電池已可應用於電動機車、電動自行車、代步車、高爾夫球場代步車。另外,在能源儲存方面,氧化鋰鐵磷電池亦有相當的應用空間,它能將電廠剩餘電力、太陽能、微小水力、風能等能源儲存使用,使社會能源的使用更具效率。高效能、低成本的氧化鋰鐵磷電池,將為整體社會的能源生産、儲存、應用,帶來革命性的影響。
理由之三,也是最重要的理由,氧化鋰鐵磷電池生産的關鍵技術掌握在民眾手裏。臺灣過去産業發展的困境,包括技術掌握在先進國家及地區廠商手中,無法創造自有品牌等缺點,都可以因為自己擁有關鍵技術而避免。
政策上,當局部門應當對於這類的産業加以重視,並給予大力的支援,發揮群聚效果將氧化鋰鐵磷電池與應用産業的生産鏈建立起來,提升其附加價值。類此具有前景的産業鏈如能發展起來,除可建立支撐臺灣經濟進一步成長的新産業,社會亦可獲得節能減碳的環保功能,就業效果的提升更是指日可待。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