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政治投機商李登輝的最後一搏或將成全賴幸媛

2008年07月29日 16:02:00  來源:
字號:    

  曾為了因應對小黨不利的“單一選區兩票制”新選制,要從中國國民黨和民進黨兩大黨的夾縫中殺出一條血路,因而在“立委”選前決定將臺聯黨帶往中間偏左“第三勢力”道路的李登輝,卻仍是在“立委”選舉中一敗塗地,無論是“區域立委”還是“不分區立委”,都一無所獲,議席挂零,在臺灣政壇上落得個與諸如“臺灣吾黨”、“真理黨”一樣的“蚊型黨”下場。

  但年已八十五高齡的李登輝仍是不甘心自己的心血就此全然流失,也不甘心於自己在臺灣政壇上“晚節不保”,在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由絢爛走向泡沫,因而決定覷準了馬英九就職後民調直落,蔡英文主掌民進黨後有意走較為中間的路線的“有利”時機,率領臺聯黨重返“深綠”。澳門《新華澳報》今天刊載署名文章指出,這是一為“神功”,要為臺聯黨覓得安身立命之地,避免徹底泡沫化的命運,二為自己,祈能使自已留下身後名。

  於是,已經蟄伏了一段時間的李登輝,在適當的氣候之下“驚蟄”了。近日,李登輝或是親自發話,或是幕後指揮臺聯黨推出重大舉措,或是透過代言人放出風聲,在“修理”馬英九及“陸委會”主委賴幸媛的同時,要籌劃組織大型街頭活動,重振臺聯黨“輝煌”。

  針對馬英九的部分,是李登輝除了是公開聲稱要“擺脫‘一個中國’、中國法統約束”之外,還“爆料”聲稱賴幸媛並不是他推薦的,而是馬英九到府拜説,以向世人宣示自己將不會為馬英九的大陸政策背書。就此,臺聯黨內部盛傳,李登輝將於近期內公開批判馬英九,時間點可能是八月上旬“群策會”主辦的系列論壇活動中。八月二十日,在馬英九就職三周月之際,臺聯黨還將發起“抗通漲,反失血八二零拼經濟”街頭活動,帶領民眾到“經濟部”抗議。

  針對賴幸媛的部份,據傳臺聯黨已經向她下達最後通碟,要求她在“婆家”——馬政權和“娘家”——臺聯黨之間作出抉擇。如果繼續偏向“婆家”,“娘家”將會將其開除出黨。

  文章説,現在看來,曾被本欄形容為“屁股指揮腦袋”,亦即如臺灣政壇人士所分析的那樣,熱衷於當官多於效忠臺聯黨的賴幸媛,必會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繼續配合國民黨和馬政權的對大陸開放政策。由此,她遭臺聯黨開除黨籍的機會,將會較高。但如此一來,對馬英九來説,以任命賴幸媛來安撫泛綠選民的利用價值,也就喪失殆盡。而且,由於受國際油價急升及股市急跌等大環境影響,馬英九要救經濟並穩固自己的民望,唯一的途徑就是加快對大陸開放的步伐。

  鑒此,當初賦予賴幸媛的“踏煞車”作用,也將棄如敝履。如果賴幸媛再不響應執政黨主席吳伯雄的感召,認真學習、領悟國民黨的黨綱,恐怕還等不到臺聯黨開除黨籍,她自己也將要收拾包袱,讓位於執政黨屬意的人選。而近日在“監委”、“試委”人選與國民黨中央鬧僵而最終不得不接受現實,有意處理好與黨務系統關係的馬英九,為了挽救民望,如倘要拋棄賴幸媛這個曾令他與國民黨輔選團隊關係緊張的“包袱”,並不會令人驚訝。當然,賴幸媛為了避免失去繼續當官的機會,將是有能力有辦法避免噩運的,具體做法就是與臺聯黨徹底決裂,繼續“屁股指揮腦袋”,主動配合國民黨和馬團隊的大陸政策。

  文章認為,其實,賴幸媛倘要與臺聯黨決裂,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這是因為,她本來就與臺聯黨、李登輝的淵源不深。她任“國安會”諮詢委員時是在陳水扁“當家”時期,而非蔡英文般是在李登輝任期之內。她在獲臺聯黨提名為“不分區立委”候選人之前,還曾先向在“一中”立場上比國民黨還要鮮明的親民黨尋求同樣的機會。她在英國留學期間,曾與來自中國大陸的留學生打得火熱,並表達過“嚮往祖國”的情感。她的親密男性友人,是主張兩岸統一併信仰社會主義的“夏潮”的成員。即使是她在“國安會”諮詢委員會任內,曾因“臺澎金馬單獨關稅區”的“地位”問題而有過強硬表現,也並非等於是她認同李登輝的“兩國論”和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而是要維護“臺澎金馬單獨關稅區”在加入“WTO”時已確定的身份地位。因此,臺聯黨要開除她,她並沒有什麼損失,反而“求仁得仁”,為她從“繼續當官”的官本位出發,保住“陸委會”主委職位,提供了更佳的理由。

  文章指出,相比之下,李登輝卻可能是什麼也撈不到。本來,他在趁陳水扁因身陷“紅衫軍”風暴被遇轉向深綠之機,推動臺聯黨轉型走“第三勢力”路線,就是一次要冒“兩頭不討好”風險的政治投機。果然,在“立委”選舉中,藍綠選民各自歸隊,臺聯黨以前的深綠選票大量流失,回歸民進黨,令到臺聯黨大敗,議席挂“零”。如今,李登輝又意圖將臺聯黨拉回到深綠路線,在開放大陸政策已成島內主流意識之下,李登輝此舉必要冒政治風險,可能還甚于當初的“向中間偏左轉型”。或許,八月二十日臺聯黨的街頭行動,將會是拖垮臺聯黨的最後一根稻草,李登輝本人也將在心猶不甘的失敗及寂寞之中,最後離開政治和人生舞臺。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