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報》今天刊登臺灣問題評論員譚志強的文章説,一月十二日在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地區進行的“立法委員”選舉,約一千萬的臺灣選民,紛紛前往投票站,用手中的兩票,狠狠地教訓已經執政八年卻無法令萎靡不振的臺灣經濟有點起色的民進黨。
相反地,以國民黨為首的藍營,卻取得超過“立法院”席位總數三分之二的八十一席,不但取得未來四年臺灣“立法院”的壓倒性主導權,還取得對“總統”的罷免權及對“憲法”的修訂權,令海內外人士都大跌眼鏡。
可是,臺灣“立法院”選舉的結果,並非必然會自動轉化成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的本錢,令他可以在三月二十二日的大選獲勝,因為其中牽涉到的因素非常複雜。過去的臺灣選舉統計調查亦反映出,上一次選舉到下一次選舉之間,實在存有不少可能導致“藍綠翻盤”的仲介變項。文章分析指出,三月二十二日大選最值得注意的三個因素應該是:
三個因素不容忽視
第一、選舉制度不同。臺灣“立法院”選舉是日本式的單一小選區兩票制(一票投區域代表,一票投不分區政黨代表),臺灣大選則是韓國式的單一大選區一票制,亦即第一輪投票後,如有數位候選人,其中得到相對最多票數的那一位候選人即可宣告勝選,不必如法國般還要進行只剩下兩位決賽候選人的第二輪投票,令最後的當選人必然可以得到一半選票以上的支援。換言之,同一個政黨所有個別“立委”候選人的得票總和,不一定就會“自動過票”給同一個政黨的““總統””候選人,“立法院”大勝不一定就表示可以在大選中大勝。
第二、候選人(對手)性質不同。對臺灣來説,“立法委員”候選人是否勝選,除政黨連動效應外,是否得到當地派系(人脈關係)的支援,和對當地利益的保證,往往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政策的品質和候選人的水準常常是無關重要的。在“立法委員”選舉中,以馬英九為首的藍營,面對的是以民進黨主席陳水扁為首的綠營,陳水扁愈像“好鬥的公雞”般,“馬不知臉長”地在全省飛來飛去,為民進黨候選人助選,大家一看見扁,就馬上想起他和太太吳淑珍過去幾年所發生的種種醜聞,於是,便出現扁愈助選,民進黨候選人愈敗選的“幫倒忙”後果。但是,當扁于三月十四日被迫辭去黨主席的職位之後,馬英九面對的卻是一向打“逆風球”、常常在劣勢中“反敗為勝”的謝長廷,這場仗便沒有那麼容易打。
“藍綠翻盤”或有可能
第三、姦茅招數(奧步)效果無法預知。在目前已經篤定“一對一”(馬英九對謝長廷)的對決型選舉下,目前仍然掌握著行政權的民進黨,尚未出盡種種姦茅招數,如二○○四年三月十九日大選期間突然冒出來卻沒打死陳水扁的兩顆神奇子彈、二○○五年底高雄市市長選舉投票日前夕誣衊國民黨候選人黃俊英“買票”的偽造錄影光碟等。但是,為求險勝,未來兩個月之內,如果還有“奧步”的話,相信民進黨方面一定是會出盡八寶的。萬一國民黨方面突然爆出一些嚴重醜聞(不管是不是民進黨捏造出來的),或者臺灣內部突然多出百分之十的親綠選民冒出來投票,當選票這樣子一來一回,便足以造成“藍綠翻盤”的後果。
民進黨是近代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沒有依靠武力,只是趁著全球第三波民主化大潮的機會,在臺灣內部通過多次民主選舉後,才依法取得政權的執政黨,觀諸過去二十多年的臺灣選舉歷史,民進黨候選人思想變化之迅速,選舉手段之多變,實非已經創黨百年的“老K”國民黨及其候選人所能企及。所以,組織能力比較強勁的國民黨,投票日之前的三百六十四日都在領先民進黨,但是,往往就是在投票日之前的一天一夜,輸在民進黨突如其來的“奧步”之上。文章最後提醒:提防馬英九輸在最後一個晚上!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