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網30日發表ATM發明人之子詹姆斯 謝潑德-巴倫撰寫的題為《被ATM改變的世界》的文章。文章説,50年前,自動提款機問世。這項發明不僅開創了“全天候線上”文化,還重塑了我們與現金、信用和風險的關係。
如今,創新可謂風頭正勁,特別是在金融業——從區塊鏈到眾籌,破壞性創新比比皆是。但該行業最具突破性的創新可能還要算早先的一項發明。50年前的本週,當代最偉大的金融發明之一問世,此後一直默默地改變著我們與金錢的關係。當然,我説的是毫不起眼的自動提款機(ATM)。
2009年,批評銀行業把金融帶到災難邊緣的保羅 沃爾克曾諷刺説:“ATM是過去20年銀行業唯一有用的創新”。
拋開這位美聯儲前主席的表揚不談,ATM確實無處不在,但它的價值被低估了。與發育遲緩的孩子一樣,它靜靜地佇立在我們的商業街上,受盡誤解,似乎除了吐鈔票之外毫無用處。然而,ATM絕非蠢笨:它有逾1.1萬個工作部件,與“智慧”軟體系統相連,堪稱來自英國的最複雜發明之一。
1967年ATM問世時,消費者感受到的不只是接觸到了一種新技術,還有一種全新的與機器聯繫在一起的方式。最初,人們對於不得不按鍵並記住個人認證號碼感到疑慮,但ATM簡潔的外觀和直觀的用戶界面最終贏得了人心。ATM為當前這種“全天候線上”的文化開闢了道路。
[責任編輯: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