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瑋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係教師、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
2016年年初,朝鮮半島出現新的變數。1月6日,朝鮮進行了第四次核子試驗,緊接著2月7日又發射“光明星4號”衛星。由於此舉一是違反聯合國有關禁止朝鮮進行核子試驗的相關決議,同時又與各利益攸關國一直主張的半島“無核化”目標相左,二是被懷疑借發射衛星之名,行發展核武器運載系統之實,從而使得相關國家紛紛採取措施加以應對。那麼,這些看似與以往不同的措施是否代表著各國政策的大轉變?半島是否因此面臨著衝突升級到戰爭層面的風險?面對複雜的朝鮮半島局勢,中國有何辦法能夠將自己的潛在損失降到最低?
韓美對朝政策未發生質的改變半島戰爭概率基本為零
樸槿惠發表有關“徹底反思對朝政策、促使朝鮮發生實質轉變”的措辭強硬的演講,並先於各國最快實施對朝單邊制裁,全面中斷開城工業園區運營,這一系列言行引發外界有關韓國對朝政策大轉變、半島爆發軍事衝突的猜測。但事實上,儘管韓國政策較之以前更為強硬,卻並沒有改變過去“防禦”為主的策略,由韓國率先發動戰爭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對韓國而言,半島和平仍是目前韓國的最大利益關切。此次樸槿惠的演講雖然提出了“改變現狀”的目標,但同時也強調了“維護朝鮮半島和平、建立共存的韓朝關係”這兩個目標。後兩個目標都明確與戰爭手段無關。而就“改變現狀”這一目標而言,韓國同樣無意于動用戰爭手段。樸槿惠演講中所説的“改變現狀”並非指改變半島的和平狀態,而是改變“應對朝鮮極端挑釁行為的無力”。為此提出一方面要“以堅定的態度將制裁貫徹到底”,另一方面要“加強同美國的合作”。就制裁手段而言,目前韓國的單邊制裁僅是在量上比以往有所增加,更大的不同體現在其通過給中國等國施加外交壓力,謀求所有相關國家共同且堅決地實施對朝嚴厲制裁。就加強韓美軍事合作而言,更多體現在韓美軍演和聯合佈防上,但韓美歷來軍演的科目基本都是以遭到朝鮮打擊為背景,在頂住朝第一波打擊後實施反擊,罕有以主動進攻朝鮮為主的科目演練。因此,即使美國宣佈下月派遣“約翰 斯滕尼斯”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到韓參加聯合軍演,威懾意義遠大於實戰意義。至於聯合佈防,例如部署“愛國者”導彈防禦系統和薩德,也都是典型的防禦舉措。
退一步講,即便樸槿惠總統本人有意對朝採取包括發動有限戰爭在內的更為強硬的軍事手段,也很難訴諸現實。2月10日,韓國國會以243票贊成、5票棄權表決通過決議案,譴責朝鮮“發射遠端導彈”,同時強調為重啟韓朝間對話竭盡全力。可見,韓國在野黨和執政黨在對朝問題上還是一致主張以“和談”為主。
美國作為《朝鮮停戰協定》一方的代表和韓國的同盟國,在半島問題上的行為備受關注。此次美國同樣是單邊制裁與軍事動作並重,似有引發半島軍事對峙升級的可能,但其實,美國對朝保持“戰略忍耐”和冷處理的方針並未發生根本改變。美國目前種種舉措的最主要意圖是向韓國展示美韓聯盟對韓國的可靠性,借機強化與韓國的軍事同盟關係,而對徹底解決朝鮮核問題興趣不大。
對美國而言,保持現狀,保留一個屢屢違犯聯合國決議的朝鮮對其遏制中國崛起更具戰略意義。現階段美國一方面為打擊“伊斯蘭國”,主要作戰力量仍部署在中東,另一方面為牽制俄羅斯,又不得不加強在中東歐的軍事存在,因此難以將全部精力和資源集中到應對中國上來。
在此背景下,營造不利於中國崛起的周邊環境就成為美國的最佳選擇。正如美國在南海問題上向中國頻頻發難一樣,在半島問題上維持一種亂局,不僅可以將中國捆綁在半島問題上,並有機會逼迫中國做出必定會得罪一方的選邊,還可以間接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不負責任”、“無力應對”家門口問題的負面形象,從而拖延乃至破壞中國的崛起進程。徹底解決朝鮮核問題不利於美國實現這些利益。
美韓不會主動挑起戰爭,朝鮮自恃擁有“核武器”而主動開戰的可能性同樣幾乎沒有,因為這樣做不符合朝鮮自身利益。目前朝韓之間的協定仍是停戰協定而非和平協定,停戰協定與和平協定的核心區別在於,前者雖然規定了協定雙方停止戰爭,但這只是戰爭的暫停,雙方的戰爭狀態並未根本解除。這意味著,任何一方挑起戰爭,另一方都可以合法地立即進入戰爭狀態,恢復對對手的作戰。
朝鮮作為一個理性國家,不可能不考慮主動發動戰爭的災難性後果,畢竟即使擁有了核武器,朝鮮與美韓同盟的實際軍事實力差距依然極端懸殊,在僅僅依靠《朝鮮停戰協定》勉強維繫朝鮮半島和平狀態的條件下,朝鮮任何單方面的武力挑釁都有可能成為美國立即介入並幫助其盟國實施“自衛反擊”的理由。簡言之,朝鮮主動發動戰爭無異於自殺。
對於朝鮮是理性國家這一點,讀者或許會有爭議。由於朝鮮堅持發展核武器以及其獨特的家族統治等原因,許多人認為朝鮮是一個非理性的國家。這種觀點剛好與事實相反。在無政府狀態下,自保是一國的必然選擇。自保有兩種方式:一是發展自身的軍事力量;二是與他國結盟,尋求他國的支援與保護。在缺乏外部可靠安全保障的情況下,發展自身軍備是一個外部安全威脅極其嚴重的國家非常自然的選擇。發展軍備意味著要麼發展常規武器,要麼發展核武器。對朝鮮而言,要想在短時間內在常規武器的數量和品質上達到韓國的水準幾乎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説達到美國的水準了。因此,發展核武器是朝鮮的一個無奈但理性的選擇。另外,家族統治國家的決策不一定就不理性。沙烏地阿拉伯是家族體制國家,並沒有人認為沙特的對外決策是不理性的。
此外,朝鮮在近期半島衝突中的表現也暗示其無意于主動挑起戰爭。在近年來朝韓邊境發生的衝突中,當韓國採取針鋒相對策略強硬回應後,朝鮮最終的表現往往是示弱和退讓。以最近一次在三八線的衝突為例。去年8月,朝韓非軍事區韓方一側發生爆炸引發朝韓關係緊張,雙方之間甚至還發生了短暫的炮擊事件。但在韓國的強硬態度下,朝鮮主動提出進行高級別會談,最終雙方達成了包括6項協議內容在內的共同聲明。
韓、美、朝三個主要的爭議當事國均無主動發動戰爭的意願,在根本上限制了朝鮮半島爆發戰爭的可能性。
儘管如此,是否存在由於“無意識”的擦槍走火事件而引發戰爭的可能呢?且不説國際政治中大多數“無意識”事件其實都是有預謀的,是“有意識”地為實施某種行動製造藉口,就算朝韓間真的發生了擦槍走火,升級為戰爭的可能性也很小。
從目前看,有可能發生擦槍走火事件的區域主要是三八線附近和北方界線附近。近年來出現的擦槍走火事件更多地發生於北方界線附近,例如延坪島炮擊事件和“天安號”事件。而即使是死亡人數超過四十余人的“天安號”事件,亦未能引發雙方的直接軍事對抗。現階段,在都不願發生戰爭的情況下,各方不僅會避免軍事“摩擦”,也會在出現“摩擦”後盡力保持克制。今年2月8日,朝鮮一艘警備艇越過“北方界線”,在韓國海軍開炮示警後立即返回。2月20日,朝鮮炮擊訓練所射炮彈全部落于“北方界線”朝鮮一側。
中國如何應對朝鮮半島亂局?
現階段朝鮮半島發生戰爭是小概率事件,並不意味著朝鮮半島就不存在任何安全隱患。一方面,朝鮮在高壓下堅持擁核不僅嚴重衝擊了核不擴散規範,而且對中國的邊境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另一方面,朝鮮半島的“停戰”協定始終是引發未來“恢復戰爭狀態”的“不定時炸彈”,隨著形勢的發展,不排除爭議當事國利益排序發生變化從而主動選擇以戰爭手段改變現狀的風險。
理論上,如果一套方案能夠同時解決朝鮮核擴散問題和朝鮮半島和平穩定問題,自然是上上之選。但至少在目前情況下,能同時很好地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案恐怕很難找到。美方堅持,將“停戰協定”改為“和平協定”的前提是朝鮮以行動證明其遵守棄核的承諾;而朝鮮則堅持,與美國簽訂雙邊和平協定的前提是擁核:雙方政策立場的前提截然對立,這是導致朝鮮半島問題久懸未決且不斷加劇的根本原因。
那麼,面對當前複雜的朝鮮半島局勢,中國究竟還有哪些辦法能夠將自己的潛在損失降到最低?筆者的建議有二。
首先,積極扮演調停者角色,保持半島問題話語權。
在韓國切斷與朝鮮所有對話渠道,而美國又拒絕與朝鮮接觸的情況下,目前本地區仍保持有與朝鮮較為順暢的通話渠道的國家唯有中國。同時中國與衝突另一方——美韓之間也保持著密切接觸。這種獨特的角色優勢,是中國在目前波詭雲譎的局勢中仍能葆有對朝鮮半島問題話語權的最大籌碼。因此無論朝鮮的舉動如何“不可理喻”,也無論美韓方面如何“咄咄逼人”,中國都不可放棄——相反應該積極突顯——自身調停者的角色,在與各方的接觸中,不斷明晰各方的利益排序和各自的底線,減少各方的資訊不對稱。調停者角色發揮得越突出,中國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的話語權就越大,就越有可能影響乃至塑造相關問題議程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
其次,在對韓外交和公共外交中強調“薩德系統”對韓國自身——而非對中國——利益的危害。
朝鮮近來的一系列激進做法,直接促使美國在韓建立“薩德系統”的戰略部署取得突破性進展,從而有可能削弱中國的核威懾能力。説服韓國放棄或者至少延緩部署“薩德系統”固然是中國應有的政策目標,但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絕不應是簡單而直白地向韓國抱怨“部署‘薩德系統’將損害中國的戰略安全利益”。2月18日,韓國國防部發言人文尚均就中國要求韓美兩國放棄部署薩德計劃一事明確表示,韓方將從“維護自主權的立場出發看待並決定這一問題,保護國民免受朝核威脅是首要任務”。事實上,任何國家的任何決策都不會是以維護他國利益為其(首要)出發點的。與其不但強調部署“薩德系統”對中國的危害,不如將更多的精力用於向韓國民眾和精英證明這種做法對韓國自身利益的損害。部署“薩德系統”對韓國至少有以下兩方面的利益損害:
第一,不利於韓國自身安全。韓國國防部稱部署“薩德”有助於“保護韓國國民的生命與財産安全免受朝鮮與日俱增的核武及導彈威脅”。但事實上,部署“薩德系統”並不會增加韓國抵禦朝鮮威脅的保險系數。目前,韓國境內已部署有多套“愛國者”PAC-3,“愛國者”PAC-2防禦系統,以及韓國經過11年努力自主研發的“韓國版薩德”——“天弓”中程地空導彈。朝鮮半島的南北最遠距離為1100多公里,也就是説,即便是從半島最北端打到最南端,也基本都屬於短程彈道導彈的射程範圍。更何況韓國首都首爾距離三八線僅有40多公里。作為低層導彈防禦系統,“愛國者”導彈正好用於攔截來自朝鮮的短程導彈。理論上,薩德系統只對打到韓國的中程導彈才具有一定的攔截作用。其實韓國自己非常清楚部署“薩德”對提升韓國防衛能力並無實際作用,否則就不會在美國2012年初次向韓國推銷“薩德”後多次斷言拒絕。去年10月樸槿惠訪美時也避談“薩德”部署問題。此時大談部署“薩德”,顯然政治意義大於安全意義。然而,這種做法不僅不會增加韓國的安全程度,反而還極有可能引發半島及周邊地區新一輪的軍備競賽,從而降低韓國的安全程度。
第二,進一步削弱韓國的“獨立”能力。與多數國家不同的是,韓國對民族獨立有著異乎尋常的敏感和特別強烈的渴望。古代的朝鮮半島一直處於中國藩屬體系之下,近代又遭受日本殖民統治,二戰後又長期受美軍“協防”,因此,韓國國內有著儘快擺脫美國控制、實現國家完全獨立的巨大呼聲。如果美國在其境內部署“薩德系統”,必然使韓國在軍事上更加依賴美國。已有研究顯示,美韓幾十年的聯合軍演雖然對朝鮮構成了一定的威懾,但對韓國自身的傷害同樣巨大,韓國軍隊獨立作戰能力因此不斷下降。也正是由於對美軍的過度依賴,本應于2012年4月完成的美方向韓方移交戰時作戰指揮權一事,在韓方一再要求下,被推遲到韓國具備“在局部挑釁和全面戰爭初期階段應對朝鮮核與導彈威脅的能力”之時。如果在駐韓美軍基地再部署除“薩德防禦系統”,將進一步抑制韓國自身軍力的提升,不僅會使得戰時指揮權的移交等問題被無限期擱淺,從長遠看,駐韓美軍的撤離也將變得更加不可能。韓國在安全上對外依賴程度的加深,將刺激其國內的“獨立”思潮,引發社會不滿,不利於韓國現任內閣執政地位的穩定。
[責任編輯:李傑]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