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   時政

博採眾長趟出一條新型城市化之路

2012年02月29日 10:11:00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欲建新型城市,必先立新型思維、創新思維,善用“敏思求新”的嶺南文化特質,敢為人先。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本月底到6月,廣州陸續向京津滬、羅馬、雅典、紐約等國內外十余城市派出考察調研隊伍,圍繞“新型城市化”發展的內涵、目標、路徑等16個專題展開實地調研。

  自市十次黨代會提出理念,短短兩個月,“新型城市化”已成人們耳熟能詳的熱詞。這一理念的形成,在廣州城市發展史上有著開創性意義,體現了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尋求自我升級的自覺意願,提出了這座千年古城在“大變”收官、亞運驚艷、創文功成的一系列華彩之後,如何更好發揮後續效應、為城市發展添注新鮮活力的重要命題。

  眼下,“新型城市化”已經破題,廣州將以“12338”戰略部署為龍頭,力爭走出一條經濟低碳、城市智慧、生態優美、社會文明、城鄉一體、社會和諧、生活幸福的新路。新藍圖已經繪就,新路徑尚需精心謀劃。如何做好這篇全新的大文章,有待廣州人繼續發揚“敢想會幹”的城市精神,群策群力、共襄大事。

  實現新型城市化,最關鍵是要理解“新型”的深刻含義。“新”必然區別於“舊”,同時正確處理“新”與“舊”的辯證關係,它是一種“揚棄”——既要大膽創新,走出對傳統城市化的誤區,又要善用以往發展中的積極因素,將其推向新境界。尤其要“立新”。“在廣州這樣的超大城市走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必須靠我們自己去探索和實踐”,作為國內新型城市化發展的先行者,我們欲建新型城市,必先立新型思維、創新思維,善用“敏思求新”的嶺南文化特質,敢為人先,率先跳出傳統拼土地、拼資源、拼成本、拼優惠政策的傳統城市化路徑,尋求包容發展、均衡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實現新型城市化,同時必須對“城市化”有新的、更科學的認識。傳統的城市化發展,在城市高速發展的同時,一方面留下交通擁堵、環境惡化、千城一面等諸多“城市病”;另一方面城鄉居民二元格局日益嚴重,基層矛盾積累發酵。新型的“城市化”必須以此為鑒,通過“智慧城市”、“平安廣州”、“幸福廣州”等科學化、精細化手段治愈城市病,全面實施“建設美麗城鄉行動計劃”;通過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多元化城市化道路,構建既差別化發展,又協調共進的城鄉關係。既注重“自我修煉”,對中心城區和增城、從化等“副中心”採取因地制宜的發展路徑;又加強“合縱連橫”,以“大珠三角”的寬廣視野,力促“廣佛同城”等城市圈戰略落地生根。

  實現新型城市化,我們還應該自覺“嵌入”社會建設的宏大語境中。廣州的新型城市化實踐,本質上也是一場“城市社會變革”,厘清“政社關係”、創新社會服務管理是其中重要內容。前天的全省社會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汪洋強調,要加快建設“大社會、好社會”、“小政府、強政府”,切實改變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一手硬、一手軟問題。同一天,廣州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廢止自2004年起實施的《廣州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自此行政強拆和“市拆遷辦”成為歷史,政府騰出更多精力用於公共服務。

  乘驥馳騁,導夫先路。進一步解放思想、銳意創新,以“三個重大突破”為抓手,由要素驅動向智慧驅動轉型,廣州一定能早日率先趟出一條新型城市化與新型工業化互動發展的全新路徑。

[責任編輯:樊玉嬌]

相關內容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