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   時政

官德源於“權力制衡”而非“道德説教”

2011年11月04日 13:15:00  來源:紅網
字號:    

  國家公務員局近日發佈《公務員職業道德培訓大綱》。“十二五”期間,我國全體公務員將進行職業道德輪訓,並把該培訓列入公務員初任、任職和在職培訓的必修內容。據悉,該次培訓內容涵蓋公務員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等方面,且涉及中國古代如何加強“官德”修養,培訓時間不少於6學時。

  很是奇怪,對於公務員道德輪訓,筆者不禁想到前些天引發熱議的“百萬孝子工程”。兩者在某些地方,似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一是“速成”“量産”。意圖在五年時間內,通過如“孝子工程”那般的培養模式——“百日培養,三年跟蹤,長期幫助”,百萬孝子、N個有德官員,便按質按量按時“出廠”。二是有“斂財工程”之嫌。“孝子工程”若推行起來,雖沒那個膽量動用公款買單,但恐怕也不會是免費的午餐;而公務員道德輪訓,如不出意外,多半是要掏納稅人的腰包了。

  當然,公務員道德輪訓的關鍵問題,不在於由誰買單及資費多少,而在於培訓效果如何。倘若全體公務員被“輪訓”了一回,該群體的官德水準大幅提升,無疑是國家之幸事、百姓之福祉,花點公帑也是值得的。畢竟,官德直接關係到社會和諧與百姓禍福。官德正,則民風淳、民心安;官德毀,則民風降、民心失。歷史地來看,官德水準往往決定著一個政權的興衰成敗。由此可見,提升公務員的道德水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問題在於,官德水準的大幅提升,並不天然産生於公務員的道德自覺,也並非通過一輪或若干次道德訓誡就能奏效,而更多地源自一套對權力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當然,這並非説道德輪訓毫無作用,應當説,個別公務員通過這次活動,其道德面貌或許有所改善。但若要大幅提陞官德水準,這種“不少於6學時”的道德説教顯然難擔此重任,而只能依賴於制度層面的建設。

  需要厘清,官德並不只是個人修養層面上的道德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公共權力的監督問題。道德作為一個無法量化的軟約束,雖不可或缺,但從來不是決定因素。事實上,當下官德不彰,只是權力失范的表徵,其背後是權力制衡機制的嚴重缺失。此種情形下的權力,也就很容易成為官員的一種樂趣,而非一種負擔。“權力樂趣”的表現,用反腐專家的調查結論來説就是:“當權力失去20%的監督時,它就蠢蠢欲動;當權力失去40%的監督時,它就破門而出;當權力失去60%的監督時,它就鋌而走險;當權力失去80%的監督時,它就敢於踐踏一切法律;當權力失去100%的監督時,它就不怕上斷頭臺!”

  可見,當下許多官員的官德缺失,是制度出了問題,而非簡單地歸咎於官員道德修養不佳;何況,有的官員道德面貌本來尚可,而是進入官場後被慢慢醬化了。正如哈耶克所説,“制度決定官員的變形與扭曲”:一個好的制度,可以讓無德官員不敢輕易作惡;而一個壞的制度,卻能讓天使變成魔鬼,將人性的惡無限放大。就此而言,人們在意和擔憂的,並非奢望每個公職人員都成為道德模範,事實上也做不到,而是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來制約和監督官員,將權力關進籠子裏。

  胡適先生有言:只有人人都開始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才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人性才能向善有序。而規則和秩序,有賴於制度和法治的強力支撐;至於官德的建設,也只有融入剛性的制度才會奏效。對於官德缺失之痛,相關部門最需要反思的是制度缺失之痛。而試圖通過道德輪訓這種流水線模式,來培樹公務員的道德良知,只是徒耗錢財、自欺欺人的花拳繡腿。其效果除了應景之外,或許就是肥了某些培訓機構。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內容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