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   社會

延遲退休不是養老金的救命稻草

2013年04月10日 10:55:00  來源:檢察日報
字號: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黨組書記戴相龍7日在參加博鰲論壇時表示,養老金確有缺口,並建議通過延長退休年齡、加大國有資産劃撥社保的力度等方式彌補,並逐步形成政府、企業和個人賬戶共同組成的養老金制度(4月8日《新京報》)。

  由於我國社保制度建立較晚,很多退休人員沒有繳費參保,需要依靠在職人員的繳費來發放養老金,從而導致後者個人賬戶出現空賬。《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12》顯示,2011年有14個省份養老金收不抵支,收支缺口達766.5億元。

  對此,有專家學者開出了延遲退休的藥方,甚至勾勒出“退休年齡每延遲一年,我國養老統籌基金可增長40億元、減支160億元,減緩基金缺口約200億元”的藍圖。乍一看,只要退休年齡延長三五歲,養老金缺口就可迎刃而解。然而,解決現實問題並非做數學題這麼簡單。

  首先,延遲退休是個系統性工程,硬幣的另一面是對勞動力就業的衝擊。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年約有300萬左右的人員退休,新增就業機會1000萬左右,如果延遲退休,就業機會就會減少30%。在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當下,很可能摁下養老金缺口的“葫蘆”,浮起穩定就業的“瓢”。

  其次,延遲退休對於不同利益群體影響不一。公務員工作輕鬆,樂於多幹幾年獲得更多的津貼和各種福利,但對於許多企業人員來説則不然。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指出,男性50歲以上、女性45歲以上的企業工人,因年齡和體力問題,存在一個“就業困難期”甚至是“就業斷檔期”。最現實的希望就是早日拿到退休金,可以有一筆穩定的經濟來源,但延遲退休使“困難”和“斷檔”的時間又增加5年,而且還要繼續交納保險費,顯然難以承受。

  誠然,隨著生活水準的進步和預期壽命的提高,延遲退休是大勢所趨,但其並非養老金的救命稻草,而更像一杯美麗的毒酒,只能飲鴆止渴,貽患無窮。

  養老金缺口的形成,從根本上講是政府投入不足和“雙軌”制度缺陷造成的。一方面,社會保障支出僅佔我國財政支出的12%,遠低於西方國家30%至50%的比例,即使是一些中等收入國家,這一比例也在20%以上。財政投入不足,使得有關部門只能優先為退休者發放養老金,而無力解決歷史欠賬問題。同時,我國公務員不用繳費,養老金保障水準卻幾乎是世界上最高的,財政負擔壓力巨大,直接影響了社保儲備基金的盤子做大。解鈴還須繫鈴人,填補資金缺口不能讓公眾來埋單,需要政府承擔更大責任,切實提高社保投入,儘快革除“雙軌”弊病,打通養老體系的“任督二脈”。

  有形的缺口需要填補,無形的漏斗更要關注。目前,大部分養老基金只是放在銀行吃利息,沒有採取市場化的投資運營方式,收益率跑不過CPI,使得養老金存在明增暗虧之虞;與發達國家的基本養老金、企業年金和個人商業保險“三條腿”走路相比,我國只是基本養老保險“一條腿”前行,在不斷加快的老齡化社會面前愈發獨木難支。在解決歷史欠賬問題的同時,有關部門還需有前瞻思維,通過多元化投資化解貶值風險,拓寬養老資金渠道引來源頭活水,從而保障公眾救命錢、幸福錢的充盈富裕。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