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   經濟

鋼廠養豬何必大驚小怪

2012年03月26日 10:41: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最近,武漢鋼鐵集團因準備建設萬頭養豬場而備受爭議。不少學者認為,武鋼此舉是典型的不務正業,甚至是“輔業復辟”,是走回頭路,重蹈國企“大而全、小而全”的覆轍。

  煉鋼和養豬,風馬牛不相及,此類多元化經營的確容易讓人看不懂。特別是在專業化經營理念日益佔上風的今天,更容易讓人覺得是不務正業。

  而且,這一多元化開闢的領域還是技術含量看起來不高的養殖業,有點人往低處走的味道,於是,此舉遭到輿論界特別是理論界幾乎一致的“拍磚”就在所難免。

  但是,筆者認為,鋼廠養豬,雖然的確不是什麼壯舉,但也絕非大逆不道。一家企業,哪怕是武鋼這樣有影響的大型國企,選擇怎樣的經營思路,那也是企業自己的事情,只要合理合法,鋼廠養豬或者養牛,無可厚非。

  首先,從微觀經營角度,企業應該有充分的經營自主權。如果企業從自身的各種資源條件權衡,認為養豬能夠獲取比煉鋼更多的利潤,通過多元化經營,擺脫鋼鐵行業目前的困境,也並不失為一種戰術選擇。畢竟對於企業經營者來説,在危困時期,生存是第一要務。如果養豬能夠讓企業度過寒冬,等來下一個春天,這一戰術就有其合理性。

  其實在上個世紀90年代,國有企業普遍經營困難時期,類似的“找米下鍋”多數企業都經歷過。在危困時期,能夠挺過來最重要,特別是對於有幾萬甚至幾十萬人的大企業,活下來就是對社會的最大貢獻。所以,企業哪怕選擇的是養豬這樣不那麼光鮮的産業,也沒有什麼不可以。

  其次,輿論普遍反對鋼廠養豬還因為,養豬這樣的多元化戰術的確如上所説,有點缺乏技術含量,如果鋼廠發展的是高科技産業,可能會獲得更多的支援和贊同。但是,企業選擇怎樣的發展戰略和戰術,最核心的是要適合自己,能夠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否則,看起來再美,也只能是望梅止渴。

  誰不知道高科技能夠帶來高利潤?但是,全世界又有幾個蘋果公司?對於企業經營者,胸懷大志是需要的,但是如果這個大志不考慮自身的歷史條件和地域條件,一味地好高騖遠,高舉高打,這樣的戰略很可能變成空中樓閣。

  所以,大型鋼企敢於選擇養豬這樣的“低端産業”脫困,我倒覺得也是一種務實精神的體現,不失為一種魄力。而且,鞋子合適與否,腳最清楚,最了解企業的還是他們自己。所以,輿論對於困難時期的企業經營戰術的選擇,還是要多一份寬容,少一點説三道四。

  最後,一家鋼廠,即便真的把養豬當成未來的戰略轉型,而非眼前的脫困戰術,那也同樣無可厚非。道理其實很簡單,一個領域如果真的出現絕對的産能過剩,那麼一些企業選擇退出,對市場的恢復也是有益的。

  對於一個行業來説,通過調整和優化結構實現産業升級,是最終擺脫困境的最根本思路。但是對於具體企業則未必,並非所有企業都能實現升級,一些企業轉型進入其他領域,甚至被淘汰出局也是很正常的市場現象。你看,哪個行業在産能過剩之後沒有出現過重新洗牌?所以,今天産能嚴重過剩的鋼鐵行業裏出現養豬的鋼廠這恐怕還只是開始,今後再出現養牛、養雞的,那也實屬正常。

  如果鋼鐵行業還不明顯,我們就看看礦山等資源行業。煤礦、鐵礦等企業當面臨資源枯竭時,發展非煤、非鐵産業就成為企業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著名的百年老礦開灤煤礦,如今的非煤産業已經佔公司經濟規模總量的70%以上。那麼,對於這些資源領域的企業靠多元化轉移風險我們可以理解甚至鼓勵,對於鋼鐵企業的主動轉型,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去苛責呢?而且,早在“武鋼養豬”之前,網易的創始人丁磊就高調宣佈進山養豬。同樣是“不務正業”的養豬,社會輿論對IT精英的丁磊能夠寬容,那麼對於今天的武鋼養豬,我們為何不能也寬容一些呢?何況今天武鋼面臨的産業困難遠遠大於當初的丁磊。

  對於打算養豬的武鋼,筆者也要説一句: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説吧。千萬別讓自己重復那則“父子騎驢”的寓言,因為人言可畏,到最後不得不背著驢走,那才是真正的愚蠢。

[責任編輯:樊玉嬌]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