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中國制度煥發強大生命力(勢所必然)

2017年07月24日 08:44: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制度在國家治理體系中居於基礎地位,圍繞制度設計和運作情況對一個國家的治理狀況進行考察,比較容易看到實際情況。從中國來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成功運作的結果,也可以説現實中展現的中國治理效果是以制度體系的進步為條件的,是在制度的保障和推動下獲得的。在實踐層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保障和推動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社會整合與維護穩定的功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形態和功能與基於特定社會結構上所産生的特殊需求密切相關,這個需求就是中國人民對團結即社會整合的需求。我國人口眾多,發展不平衡,現代國家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必須與這一國情相適應。如果不能團結起各方面力量,國家就會一盤散沙,什麼事也做不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具有的社會整合與維護穩定的功能,已為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實踐所證實。這種功能源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具有的獨特結構。如果説現代西方制度體現的是“分權”理念,那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現的就是權力“分”與“合”的平衡統一。其中,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在制度構成中具有核心地位和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的,也將在黨的領導下走向成熟完善。

  社會動員與推動發展的功能。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廣泛持續的社會動員。與歐美國家政治體制相比,中國政治體制具有更明顯的有利於持續進行社會動員的結構和功能。這一功能有許多方面的體現。政治體制本身具備適應社會動員的結構,執政黨具有強有力的組織系統,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各級政治協商會議也具有明顯的社會動員作用。在具體運作上,中國有自己相對成熟的社會動員機制,比如民主集中制等,可以有效凝聚社會成員共識,統一指揮、綜合協調、全民參與,形成國家和社會治理的強大合力。

  普遍參與與優化政策的功能。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表明,改革開放以來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總體上是正確的。人民群眾能夠有組織地參與國家治理,使得政策制定有更強的社會適應性,這也是我國人民民主的一大優勢和特色。中國共産黨通過民主集中制和群眾路線形成具有廣泛民意基礎的政策,這是中國政策優化的關鍵環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立法機關,是最重要的民眾參與制度。運作越來越制度化的人民政協,為政策方案的優化提供常態化的協商機制。事實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民眾普遍的政治參與提供多方面的制度安排,正是這種安排保障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政策不斷改進。

  規範權力與保障權利的功能。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在公權力的宏觀運作中,制度化、規範化、法治化有相當程度的發展。依憲治國、依法治國原則的確立,不僅使制度獲得了來自法治理念的支援,而且為各種制度的改革創新提供了基本遵循。在公權力的微觀運作中,儘管權力的行使仍存在許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但制度體系中的規範因素已經大量增加。執政黨紀律監督、人大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的功能均在不斷得到強化。此外,對現代國家來説,公民權利的發展是制度進步的重要體現。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公民個人權利和自由的不斷豐富和擴大體現著中國的制度機制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也説明中國的制度是一種現代文明型制度。日益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建設現代化國家的時代要求相契合,適合中國國情,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意願,彰顯出獨特優勢和強大生命力。

  (作者為上海行政學院政治學部主任、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7年07月23日 05 版)

[責任編輯:葛新燕]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