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廣州日報:從關愛殘疾考生中感知社會溫度

2017年06月29日 10:46:00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原標題:從關愛殘疾考生中感知社會溫度

  因為出生時難産大腦缺氧導致腦癱,陳超左手和左腳行動不便。也因此,2013年取得612分的高考成績後,陳超還擔心能否順利就讀川大。陳超不僅被川大錄取,學了心儀的數學專業,四年本科後又被川大保送讀研究生,繼續攻讀資訊安全密碼學專業。(6月28日《成都商報》)

  腦癱考生不但考上川大,順利完成四年的本科學習,還被川大保送攻讀研究生,這既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青春勵志片”,也是一支度量社會人文關懷的“溫度計”,要是轉換時空,落在多年以前,過不了體檢關的陳超,恐怕都沒有辦法踏入大學校門,更別説讀完四年本科之後還獲得保送讀研的機會。

  這兩天,還有一位來自甘肅定西、高分考入清華大學的殘疾考生魏祥成為“網紅”。他因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內囊腫,出生後雙下肢運動功能喪失,離不開媽媽的照顧,因此向清華大學發出請求,希望清華能幫他們母子倆解決一間“陋宿”,以供母子倆棲身。清華大學招生辦回了一封情真意切而又文藝范十足的長信,表示“請你相信,校內外有足夠多的支援,清華不會錯過任何一位優秀學子!”長信催淚效果十足,贏得網民一致點讚。

  清華大學招生辦在回信中引用了冰心贈葛洛的一首詩,“愛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瀰漫,使得穿花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揮,不覺悲涼。”這首小詩不但對甘肅定西這位殘疾考生適用,對所有殘疾考生來説,都能從近些年來的政策變化、社會進步中感受到濃濃的“愛”和“情”。以安徽今年唯一一位盲人考生、考出575分的王寵為例,他不但享受了單人試室、盲文試卷以及盲文筆等輔助工具,還準備報考師範類院校,畢業後當一名數學教師。

  殘疾考生得到更多照顧、更好保障,源自社會發展、觀念進步、政策變化。如教育部、中國殘聯於今年4月聯合印發《殘疾人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管理規定》,規定明確,教育考試機構應在保證考試安全和考場秩序的前提下,為他們提供便利條件。如:為視力殘疾考生提供現行盲文試卷、大字號試卷(含大字號答題卡)或普通試卷,為聽力殘疾考生免除外語聽力考試等。其中還規定,使用盲文試卷的視力殘疾考生的考試時間,在該科目規定考試總時長的基礎上延長50%。公共政策的每一點進步,都是給殘疾考生送出的貼心大禮包。

  考試入學只是第一關,進入高校之後,殘疾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更少不了高校以及同學的關愛。像川大,2015年招收了一位來自攀枝花市的無臂考生彭超,學校專門對彭超的鋪位、書桌進行改造,將床改到了下面一層、桌面被放矮了一截(考慮到他用腳寫字)。學校還為他定制了3套課桌,分別放在彭超需要上課的三個教學樓教室內。這些細節體現了高校管理的人性化。殘疾考生、學生是一個少數群體,讓這一群體的權益得到最大保障、特殊需求得到最大滿足,體現出社會的進步。

  考試、入學、受教育只是殘疾人的一項權利,要讓他們獲得更多的機會、更大的空間,還要從更多的保障領域著力,譬如就業。理順殘疾人就業機制,讓他們順利進入工作崗位,對他們的保障與發展都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對殘疾人就業作出明確規定,但落實還需進一步加大力度。殘疾人權益保障,任重而道遠,需要社會各方付出更多努力。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