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思政課要找準學生的興趣點
思政課是知識教育,更是認同教育,既要考慮受眾的需要,也要避免形式化、娛樂化、庸俗化,要確保在學生喜聞樂見的同時,更讓他們學有所思、學有所感、學有所得。
近期,多所高校創新教學手段和話語表達,將説唱等形式引入思政課堂,多名教師由此變身“網紅”,引發熱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資訊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思政課教師可以成為“網紅”,但做“網紅”不是目的,利用個人網路影響力加強對當代青年的引導,才是思政課教師所應追求的。近年來,不少思政課教師頻頻在網際網路亮劍、發聲,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與網際網路上的一些歪風邪氣作鬥爭。從這個意義上説,有思想、正能量的“網紅”可以發揮很大的價值引導作用。
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形式創新,説唱等方式提升了思政課的時代感、吸引力,受到很多年輕人的好評。需要注意的是,在思政課形式創新的嘗試中,要避免泛娛樂化,即為了形式創新而犧牲了思政課本應具有的學術性和嚴肅性。有學生坦言,充斥著段子、相聲和小品的課堂看上去熱鬧,卻不能讓學生從中受益。
思政課可以通俗,但決不能庸俗,這是由思政課的課程目標和性質決定的,因為思政課要實現的是對青年人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有效引領。思政課教師可以是“段子手”,但“段子”必須為思想和理論服務。設置“段子”,是為了增強理論的魅力和思想的深度,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理論本身,進而滿足學生期待、回應關切,而非嘩眾取寵。
思政課教師可以成為演員或導演,但“演”與“導”的目的除了增強課程的感染力,更重要的是通過體驗式教學,強化學生對理論本身的認知。例如,有的高校組織學生重走長征路,重走紅軍挑糧小道,這種現場教學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印象,也通過現場體驗讓學生體會當下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此外,還有高校組織學生自編自導話劇、歌劇等,通過多種樣式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組織中,達到了翻轉課堂、教學相長的效果。當然,現場體驗式教學也好,情景劇式教學也好,都需要教師的精心策劃和組織,一旦流於形式,就很難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
思政課是知識教育,更是認同教育,既要考慮受眾的需要,也要避免形式化、娛樂化、庸俗化,要確保在學生喜聞樂見的同時,更讓他們學有所思、學有所感、學有所得。思政課要找準學生的興趣點,就要有思想、有幹貨、有啟發,一味靠娛樂化撐起來的課堂,學生不會發自內心地接受。
(作者:唐忠寶 係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