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打造“中國智造”新名片(人民時評)

2017年06月08日 10:06: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創新潛力,蘊藏于激發活力的體制機制之中,涵養于大膽假設的寬鬆氛圍之中,開花于敢於開拓的創新精神之中,結果于豐厚堅實的人才基礎之上。

  “7名員工就能實現一次養魚150萬條。”日前,中國打造的可抗12級颱風的“超級漁場”交付挪威用戶。“超級漁場”安裝了各類感測器2萬餘個,融入生物學、工學、電學、電腦等多學科技術,可實現全自動監測、餵養、清潔工作,是我國承建的世界首座、規模最大的深海半潛式智慧養殖場。可以説,它是一座漁場,也是為海洋生物搭建的一個舒適的現代化的家。

  點的突破,映射出系統能力的提升。且不説大家耳熟能詳的天舟一號上太空送貨加油、“蛟龍” 號下探馬利亞納海溝、量子電腦問世、可燃冰試採成功,就在這幾天,“中國造無軌列車讓地鐵在公路上跑”“我國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個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換流閥”等新聞不斷見諸媒體,這些“叫得響、數得著”的工程科技成果,成為“中國智造”的新名片驚艷全球,展現了我國工程科技的整體實力,為我國邁向創新型國家行列奠定了重要基礎。

  當年的運十飛機下馬,國産航母立項拿不下來,歸根結底都是由於國力所限,只能“有所為有所不為”。這當中的痛苦和無奈,不少人至今記憶猶新。然而就是在那樣的條件下,黨中央始終堅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在提高創新能力方面堅持不斷地投入力量。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創新”放在新發展理念的首位,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創新能力建設方面持續發力,這才有了我國科技實力的不斷提升、創新成果的不斷涌現。

  “創新勢頭在地理上已發生轉移”。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在2016年指出,中國的專利申請呈現數量增長、品質提高、結構優化的特徵,這是創新驅動和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參考指標和積極信號。然而客觀來看,我們與創新型國家的距離還不算短。首先,未來幾十年,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將形成歷史性交匯,工程科技進步和創新將成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這場科技創新的大賽,比的是誰的創新速度更快更持續、誰的創新體系更活更成熟更實用。唯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不斷釋放潛力推動創新創新再創新,才能使國家強、企業贏、人民生活更好。其次,工程領域的趕超由於目標明確,實施起來較為容易,而基礎研究領域的原始創新不確定性更強,也需要做出更多看似“無用”的投入和努力。

  “聰者聽于無聲,明者見於未形。”創新潛力,蘊藏于激發活力的體制機制之中,涵養于大膽假設的寬鬆氛圍之中,開花于敢於開拓的創新精神之中,結果于豐厚堅實的人才基礎之上。“允許科學家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證”“要讓領銜科技專家有職有權,有更大的技術路線決策權、更大的經費支配權、更大的資源調動權”“使蘊藏在億萬人民中間的創新智慧充分釋放、創新力量充分涌流”……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體制改革的要求,正是要以改革紅利激發創新活力與創業激情,讓科技資源高效配置、創新成果轉化之路越走越寬。

  “已經創造出來的東西比起有待創造的東西來説,是微不足道的。”向著世界科技強國不斷前進,需要我們在識變、應變、求變的過程中爭取戰略主動。體制改革、機制創新協同推進,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工程科技一同發力,“中國智造”的聲音會一天比一天更響亮。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08日 05 版)

[責任編輯:郭碧娟]

相關內容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