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我國沒有也不會發生債務危機(熱點辨析)

2017年03月29日 10:22: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近期,一些境外機構和媒體拋出“中國即將發生債務危機”的論斷;還有人宣稱我國與2007年次貸危機前夕的美國很相似,經濟“硬著陸”不可避免。但事實上,我國經濟運作穩中向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推進,債務水準合理可控,工業企業債務率有所下降。我國經濟的良好表現有力回擊了“危機論”,我國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發生債務危機。

  從我國的債務水準和債務結構看,“危機論”缺乏依據。首先,我國政府部門和居民部門的債務水準較低。即使納入或有負債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政府部門的負債率也僅為40%左右,低於60%的國際警戒線,更低於日本(200%)、美國(120%)等主要經濟體的債務水準。我國居民負債率僅為40%左右,遠低於美國接近80%的水準。其次,我國非金融企業杠桿率雖然較高,但風險可控。據國際清算銀行統計,我國非金融企業負債率超過160%。其原因主要在於我國金融體系屬銀行主導型,長期以來企業融資以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為主,表現為企業對外負債。近年來,我國企業盈利狀況總體穩定,工業企業利潤由降轉升,企業部門雖然杠桿率較高,但信用與流動性風險趨於下降。第三,我國外債佔比較低,受國際影響較小,風險抵禦能力強。2015年,我國外債佔GDP(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約為13%,與貿易出口收入之比為58%,遠低於20%和100%的國際安全線。目前,我國外匯儲備達3萬億美元,居全球首位,遠超居第二位的日本1.2萬億美元的水準。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債務風險,推出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應對舉措。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並對處置債務風險作出了一系列部署。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在全面落實預演算法和《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上取得新成效,建立健全了債務規模控制機制、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並採取多種舉措進一步規範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有效防範和化解了政府債務風險。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注重防範企業債務風險。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推動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加強企業自身債務杠桿約束,降低杠桿率;推動企業資産證券化,盤活存量資金,清理“僵屍企業”,優化國有資本配置;積極探索市場化、法治化的債轉股實施方案,推動債務重組;逐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完善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加大股權融資力度。這些舉措能夠積極穩妥化解債務風險,保持經濟健康發展。

  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解決債務問題提供了堅實基礎。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以來,我國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方式,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2016年GDP增速為6.7%,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同時,我國經濟呈現品質持續改善、效率穩步提升的良好態勢。這具體表現在: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産業快速壯大,新的投融資形式持續推廣;“一帶一路”建設提升了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優化了我國發展空間格局;創業創新形成了新的動力源,資本供給充裕,勞動力素質顯著提高。我國經濟發展潛力大、韌性足、有優勢,為防範債務風險、解決債務問題提供了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國務院研究室、中國人民大學)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