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美化高利貸”是把市場當成屠宰場

2017年03月29日 09:32: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美化高利貸”是把市場當成屠宰場

  背景:近日發生的一起暴力催逼高利貸引發的命案,由於當地法院的判決遭受質疑,引起廣泛關注。對此的評論中,有一種觀點認為,高利貸解決了急需資金的中小企業的現實困難,有其合理因素。甚至有人宣稱,“一個人信用不足,或急需資金救急,銀行不借,親友不理,只有高利貸主肯借你錢,這是市場之善,不是惡。”

  中國青年報發表周俊生的觀點:一些中小企業得不到急需的資金支援,是我國金融流通渠道沒有理順,國有銀行沒有盡到社會責任的結果。高利貸的存在,是我國金融市場發展不充分、金融流通秩序高度扭曲的一個惡果。我國從來沒有承認高利貸具有合法地位,2015年最高法出臺的司法解釋明確,民間借貸最高年息不能超過36%。但是,由於目前對高利貸存在模糊認識,一些高利貸糾紛即使上了法院,其超出規定部分的非法利息竟被有的法院認為是借貸雙方的合意而予以確認,這使暴力討債更加有恃無恐。高利貸已經對我國基層社會的經濟秩序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政府應該態度明確,堅決打擊和取締,對造成嚴重後果的高利貸主依法制裁。在目前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資金困難的背景下,利用高利貸來幫助中小企業只能是飲鴆止渴。在嚴厲打擊高利貸的同時,政府還需要加大國有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援力度,為中小企業創造擺脫高利貸“奴役”的市場條件。

  小蔣隨想:“飲鴆止渴”是對借高利貸的形象比喻。借高利貸的嚴重隱患很多人不是不懂,但在“萬般無奈”下,一些人借高利貸是想延緩個人經濟或企業財務崩潰的時間,甚至懷有萬一起死回生的僥倖。然而,“萬一”已決定了借高利貸對絕大多數人都是一條不歸路。如果是單純的個人或企業破産,只是財務上的歸零。一旦借了高利貸,則是債務的幾何式增長,還很可能被“黑道人士”逼得沒命。人死債還在,放高利貸的還會讓“父債子償”,這是個無底洞。從這一個角度看,避免悲劇與惡性犯罪的發生,除了要嚴厲打擊放高利貸者以及可能存在的權力後臺,還需要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提供更多信貸支援。還需指出,不是所有創業都能成功,不是所有企業都能熬過市場的嚴冬,貸款不可能完全不設門檻,經營者在明知不可為時要學會放棄。往高利貸的臉上“貼金”,不意味著個別人了解市場,只能説明把市場當成屠宰場。

  大學生當快遞員也是種“界別融合”

  背景:求職季到來,不乏本科畢業生求職當“快遞小哥”,大學生兼職做“快遞小哥”在校園也有蔓延之勢。

  中國青年報發表毛建國的觀點:社會發展到今天,恐怕很少有人還像過去一樣,以為大學生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就業的壓力人所共知,誰也大意不得。就業起點較低,到底有多低,卻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學生做快遞,其實未嘗不可。近年來,中國快遞企業抓住“網際網路+”等重大機遇,使一個毫不起眼的“草根産業”快速成長為一匹“産業黑馬”。中國快遞業已連續6年保持50%左右的高增長,牢牢鎖定“第一快遞大國”的地位。這是一片藍海,正在呼喚弄潮兒。現在快遞業還面臨不少問題。比如快遞人員的素養以及培訓問題,快遞員的勞動權益問題,都迫切需要引起重視。問題有時不是包袱,反是機會所在。應該相信,隨著快遞業的發展,權益保障問題將會得到重視,並且會很快得到解決。而大學生加入這個行業,也有助於這些問題的突破。大學的真正價值,應該體現在對自身的豐富與完善上。一個真正經過大學鍛鍊的人,即便從事一個起點較低的工作,也應該表現出與眾不同。這種與眾不同及其對所在行業的良性影響,才是大學的真正價值所在。

  小蔣隨想:任何通過正當合法途經養活自己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自以為是、眼高手低、只會“啃老”乃至“吃救濟”的人才應受到鄙視。一些在校大學生或大學畢業生兼職或全職當快遞員,只能説明快遞員職業具有吸引力,讓一些大學生從中獲得了價值感,能夠由此自食其力。要説大學生當快遞員是大材小用,或者説“當快遞員何必讀大學”,有這種想法的人首先是對快遞員職業懷有歧視心理。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越是非用人工體力不可的工作價值越高,“人力”資源看漲是一種必然。如果説智力是一種資本的話,體力就更是一種寶貴財富,二者沒有高低之分。至於“當快遞員何必讀大學”,説明某些人沒把“跨界”當成正常現象,沒意識到快遞行業也需要“知性血液”,沒明白任何産業都具有升級潛力。當然,也不能怪某些人沒眼光。畢竟,如果所有人都獨具慧眼,也就不存在獨具慧眼了。沒有慧眼不可怕,糟糕的是某些人還對別人的選擇説三道四。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