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對知識分子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動引導、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心照顧,努力為知識分子提供建功立業的舞臺,不斷為知識分子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各級黨委、政府響應習近平同志的號召,遵循知識分子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大力構建有利於知識分子幹事創業的體制機制,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使用人才各盡其能;各級領導幹部主動同知識分子打交道,做知識分子的摯友、諍友。我們黨的重要工作和重大決策,都盡可能徵求知識分子的意見和建議。對來自知識分子的意見和批評,只要出發點是好的,都熱忱歡迎並積極採納;即使個別意見有偏差甚至是錯誤的,也儘量包涵、儘量寬容。對此,習近平同志還特別説明:“人不是神仙,提意見、提批評不能要求百分之百正確。”對知識分子的尊重之意、信任之心、關愛之情溢於言表。
“魚無定止,淵深則歸;鳥無定棲,林茂則赴。”黨和國家的知識分子政策不斷完善,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加之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體量所帶來的巨大發展空間與發展機遇,為廣大知識分子築造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寬廣舞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水準不斷提高,已經從人口大國轉變成為人力資源大國,正在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3325萬人的各類高等教育總規模穩居世界第一,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知識分子由2000年的3800多萬人上升至目前的1.2億人。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2.7年以上,勞動者快速知識化、普遍知識化、深度知識化的態勢方興未艾。在築巢引鳳方面也實現了由“出國熱”到“回國潮”的歷史性變遷,大量青年學子把學成回國作為第一選擇。通過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科技人員隊伍,為産生世界級科技大師、領軍人才、尖子人才打下了厚實基礎。在一些領域,中國科技已開始從“跟跑者”向“並行者”“領跑者”轉變。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形成了包括高等院校、黨校(行政學院)、部隊院校、科研院所、黨政部門研究機構在內的五路大軍齊頭並進的喜人局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責任編輯:韓靜]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