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考研熱”也是一種能力恐慌

2017年03月08日 10:05: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2017年考研初試成績陸續公佈,此次報考人數首次破200萬。根據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的調查數據顯示,來自300多所高校850人的被調查群體中,76.71%的受訪者表示已參加過研究生考試或打算考研。(2017年03月06日《中國青年報》)。

  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高校畢業生逐年增加。由於獲得大學教育的人數增加,本科學歷者越來越多,大學生從而感到本科學歷競爭力在下降,“含金量”在降低。所以,追求高學歷,贏得競爭力,似乎是大學生考研的主要動因。

  大學生畢業找工作,學歷確實是一塊“敲門磚”。是不是名校,是不是研究生,確實影響著工作的選擇。但是,客觀地講,用人單位最看重的還是畢業生的能力和素質。能不能勝任工作崗位,能不能為單位創造價值才是最重要的。“是金子就會發光。”如果是人才,是不怕找不到工作的。

  其實,大學生熱衷於考研,很大多數源於對自己能力的不自信。大學本科學制一般是四年。經過九年“寒窗”,學生進入大學有了“功成名就”的感覺。加之與中小學完全不同的學習和管理形式,大一學生往往處於休息期、觀察期和適應期,學習進入角色緩慢。大四一般是學校安排的實習期,但大多數學生的時間基本用於找工作和考研上,實習參加時間的很少。也就是説,大學有效的學習時間很短。大學究竟學到了什麼,許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自己也難説清。如果認真學了,可能也只是書本上的東西,紙上得來終覺淺;如果沒有認真學,可能是時間匆匆過,體寬腹中空。大學教育使學生出來,頂多是一個“毛坯”産品,不能説沒有用,至少不能直接用。學生自己也會擔心:自己能不能找到一份工作?能不能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近年來,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報道實在太多!名牌大學學生回家賣肉、賣糖葫蘆的多有報道,大學生工資只有農民工的工資水準,數十萬大學生爭著當村官,等等,這些都使大學生對社會的就業門檻産生了恐懼。於是,考研就自然成了大學畢業生的最佳選擇。通過讀研,目前就業的尷尬局面可以暫時得到回避。通過讀研,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等待和觀察,為就業打通道路;通過讀研,有了更高的學歷,從而也有一份就業競爭的資本。

  大學生考研熱,説到底,是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水準心中無數,對社會的需求認識不夠造成的。對於大學生考研,一方面,我們應當鼓勵,畢竟多學知識有益無害;另一方面,也要加以引導。大學要在改變教育教學方法的同時,加強對大學生就業工作的指導和引導,讓大學生找到比較滿意的工作,順利就業,實現學有所用,人盡其才。(胡海軍)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