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移風易俗應軟硬結合(金臺論道關注傳統文化系列談⑧)

2017年02月23日 13:30:01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據報道,現在一些農村地區流行“天價彩禮”,不少農民為了娶媳婦而負債纍纍,甚至重新返貧。很多農村青年哀嘆“娶不起媳婦”“結不起婚”。為此,河南等地政府出臺“指導標準”,規定彩禮總數不準超過6萬元。但社會輿論對政府為紅白喜事劃定價格標準,産生了不小的爭議。反對者認為婚喪嫁娶是老百姓的私事,人情往來,願打願挨,民間風俗,無涉法律,為之劃定標準是“政府的手伸得太長”。而支援者則認為,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政府的責任,政府有權力制定指導標準。

  且不論孰是孰非,只問一個問題:“在沒有任何外力介入的情況下,‘天價彩禮’和大操大辦等民間風俗會不會自動消失或轉變?”顯然“掃帚不到,灰塵不會自己跑掉。”風俗之所以成為風俗就是因為它具有社會性和頑固性,一旦形成,就不會輕易改變。風俗才不會管你是誰,風俗的邏輯是只要你身處其中,就要按風俗辦;你不遵守就不可避免地會感受到周邊的社會壓力。所謂身不由己正是風俗的隱性強制力。彩禮節節攀高就是在風俗的壓力下人們不斷滋生攀比之心的必然結果。要打破這種惡性迴圈,必須有外力介入。政府制定紅白喜事的價格標準,看似是公權力介入了百姓的生活,但如果任由所謂風俗發展下去,整個社會都將遭受損失,因此政府的介入是必須和必要的。

  英國統治某南亞國家的時候,當地流行一種野蠻的風俗——丈夫死了要把寡婦燒死殉葬。英國人屢屢勸阻,但當地人説,我們祖祖輩輩一直這樣做,這是我們的文化傳統,我們的風俗習慣,你們憑什麼阻攔?英國人也不含糊,表示:你們按你們的風俗辦,我們就按我們的風俗辦,我們的風俗是誰燒死寡婦,我們就絞死誰。然後這種陋俗就沒了。英國人看似簡單粗暴的辦法不但挽救了無數婦女的生命,也把尊重生命、尊重女性的觀念注入當地,起到了移風易俗的作用。英國殖民者的罪惡是誰也不能否認的,舉這個例子決不是給英國殖民者唱讚歌,而是要説明,面對陋習、面對惡化的風氣,作為執政者要有主心骨,要敢於出手。正所謂:“民之所繫,義之所在,直道而行,不計毀譽。”

  “火車往哪兒跑,全看火車頭。”黨員領導幹部應該在移風易俗中起帶頭作用。否則群眾看見黨員領導幹部自己在婚喪嫁娶中大操大辦卻不許老百姓多花幾個錢,那還有什麼權威性和公信力?移風易俗的各項規章制度還能落到實處嗎?《韓非子》裏講了一個故事。齊桓公喜歡紫色的衣服,結果上行下效,全國人都瘋狂地購買和穿著紫色衣服,紫衣價格飛漲,老百姓根本買不起。齊桓公問管仲這可怎麼辦?管仲説,那您就別再穿紫衣了。此時剛好有人覲見,齊桓公對其中穿紫衣的人説:“離我遠點,紫衣味道太臭。”此言一齣,當天朝廷官員無人穿紫衣,第二天都城之內紫衣消失,第三天全國都無人再穿紫衣。

  中國的國情決定了,主政者對社會各方面有莫大的影響。主政者帶個好頭就能帶動一方風氣。領導幹部自己生活簡樸、作風優良就是一種無聲的宣言,就會使群眾見賢思齊。過去一段時間裏,中國成了全世界奢侈品增速最快最大的銷售市場。這固然説明國家富裕了,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大一部分奢侈品是被公款消費了。社會上的炫耀性消費與公款消費的持續高燒有直接關係。十八大以後,隨著反腐鬥爭的深入開展,大吃大喝等公款消費斂跡,高檔酒樓生意冷清,奢侈品賣不動了,社會風氣明顯向著清朗轉變,群眾拍手稱好。這也是黨風政風轉變帶動社會風氣轉變的一個生動例證。

  《 人民日報 》( 2017年02月23日 19 版)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