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靠內生動力告別“山寨”

2017年01月23日 15:31: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一些“山寨”企業,有給國際大牌代工的經歷,有真技術、好設備。踢它們一腳,當然會滾坡下山;但如果拉它們一把,未必不能有所作為

  近日,一個産品網售額佔全國超兩成的國家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引發廣泛關注:在福建莆田鞋城,白天門庭冷落,夜晚卻進入賣假狂歡。不少廠商打著原單真標的旗子,裝著阿迪耐克的盒子,但掩不住魚目混珠的裏子。“山寨”並非新話題,但痼疾不愈,引人憂思。

  這些“山寨”産品,“假”得可惡卻又“真”得可憐。與30年前溫州“紙皮鞋”廠商不同的是,這些“代工2.0時代”的廠商,有的因有給國際大牌代工的經歷,往往掌握了全套工藝流程;有的具備真技術、好設備,産品雖是倣冒卻並不劣質。有時,倣品品質甚至優於正品,卻仍走老路“蹭名牌”,這正是令人痛心之處。

  做品牌太貴,搭便車划算,很多“倣造”企業的心態不難理解。其實這些企業,比誰都清楚品牌的價值,卻又輸在畏懼開拓創新的鴕鳥心態,沒有動力彌補設計行銷的短板,沒有勁頭在製造工藝上更進一步。一言以蔽之,它們有過錯可“入罪”,但也有實力可“自新”。踢它們一腳,當然會滾坡下山;但如果拉它們一把,未必不能有所作為。

  近年來,政府部門與電商平臺的打假力度一年勝過一年,被抓的造假者人數大幅增加,公開銷毀假貨的示範活動也明顯增多,高倣生意的空間受到空前擠壓。但一些地方制假售假依然成風成片,地域性特徵暴露出商業倫理的集體滑坡。這其中固然有制假者的貪賺快錢,但也有當地政府和電商平臺的默許縱容。源頭打假不力,銷售地和網上的打假就會變成“打地鼠”,“監管發力”只會淪為一句空話,等到制假規模壯大之後,不僅連根拔起愈加困難,而且屆時承擔“差評”的不只是某個品牌,而是整個地方乃至中國製造的整體聲譽。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