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朱慧卿
日前,北京二中亦莊學校五年級小學生張秋實寫信給人民教育出版社,指出語文教科書上一幅關於宋朝知縣的配圖有誤,知縣著裝應為青綠色而非紫色,圖中官帽上下垂的帽翅也與歷史不符。就此,人教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相關人員表示,目前暫未收到該信件,不過會就張同學反映的情況展開研判和探討,如確實不妥將改進。(12月28日《北京晨報》)
古人早就教導我們: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意思是説不論對於哪一本書,或者是哪一種學問,都需要經過自己的懷疑,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別是非。只有經過這些過程之後,這本書或這種學問,才是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否則就是盲從,就是迷信。不過到了現實生活中,要想做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顯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你首先得對某個方面的知識十分了解,才有可能看得出書中的錯謬之處並提出質疑。
正因為如此,所以當北京市這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內容提出質疑,並且這種質疑還得到了相關專家學者的肯定,我們應該對此點讚。尤其是,質疑的一方只是一名小學生,而被質疑的一方卻是以權威著稱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時候,這種質疑精神就顯得更加難能可貴。我們不要忘記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不是某個人編撰的,而是眾多專家、學者共同參與編撰出來的,一個小學生能夠看出其中的錯謬,這種不迷信權威、不迷信專家的精神,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的。
同樣值得肯定的,還有這位小學生對教材提出質疑之後,她所得到的種種呵護。不管是她身邊的同學,還是她的老師、父母,甚至是作為被質疑對象的人民教育出版社,都對她質疑的內容和行為做出了積極的回應。比如老師鼓勵她給教材出版方寫信,比如父母幫助她把信寄了出去,比如出版社儘管還沒有收到信件,但是通過媒體得知消息以後,也積極回應表示會對該同學提出的問題進行研判,如果確實有錯,會進行積極改進。
這名小學生在歷史知識上的淵博,確實值得敬佩,但更加值得敬佩的,還是她敢於懷疑的精神。從這個角度來説,我們這些成年人,是需要向孩子致敬並學習的。(苑廣闊)
[責任編輯: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