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參加一場由公安部道路交通研究中心舉辦的公益宣傳片首映會,五個微電影再現了五種多發易發的交通事故,慘痛場景配上特技效果,讓在場觀眾格外震撼。
以往發生交通事故,總有一些人抱怨交管部門沒管好。其實從交警在每條道路、每個路口的堅守,到“醉駕入刑”“闖紅燈扣6分”等法律制度的頒布實施,再到各地不斷加大科技投入,讓“天眼”佈滿街頭,公安交警一直在行動。俗話説“上醫治未病”,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並不是擅長治病的人,而是能夠預防疾病的人。為了提高公眾的交通安全意識,近年來交管部門也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一直在苦口婆心地進行教育引導。一些耳熟能詳的道理也為人們所熟知,比如“切勿分心駕駛,否則你的手機可能變成手銬”“切勿闖紅燈,否則你的人生從此不再亮綠燈”。
但是,“知道了”始終無法和“做到了”畫等號。正如首映會尚未結束,手機就收到一則消息:山西高速公路50余車連環相撞,共有17人遇難,37人受傷,56輛車受損。之所以還會發生這麼多交通事故,並非人們不懂關於道路交通安全的各種常識和道理,而是缺乏嚴格遵守的自覺性。
這次首映會上的五個微電影有一個共有情節:你的一個錯誤,讓他人付出了生命和財産的代價。這讓很多觀眾“自覺代入”和“集體反思”——如果坐在車裏的是自己的親人,如果被傷害的是自己的孩子,結果會怎樣。記者在現場明顯感受到,如果説現有“規則之約束”、“理念之灌輸”還不足以讓人們緊繃“安全弦”,那麼面對“生命之拷問”,人們的心頭猛然間多了一份責任。
説到底,遵守規則,愛惜生命,關鍵在於自覺。舉一個例子。無論是因為對“醉駕入刑”這一重典的忌憚,還是因為過往太多痛苦經歷的不堪回首,如今人們越來越認可、享受當前“酒文化”與“汽車文明”的隔離狀態了,“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成為一種風氣。這傳遞出一個積極信號: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交通安全的自覺踐行者。只要我們有這個自覺和堅持,我們就可以像摒棄“醉駕”那樣,自覺摒棄“闖紅燈”“開車打手機”“三超一疲勞”等各種交通陋習。
第五個全國交通安全日的主題是“社會協同治理 安全文明出行”。我們希望這個宣傳日如同首映會一樣,依然是一場關於交通安全的集體反思,反思為什麼會明知故犯、如何做得更好。只有反思得越深入,我們才越能把外在的規則之治轉化為內在的自覺行動,才能從根本上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每個人都把自己做好,也是“社會協同治理”的重要內容。
《 人民日報 》( 2016年12月07日 19 版)
[責任編輯:韓靜]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