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光明日報:破解學校操場“便民之困”須靠制度

2016年11月04日 16:10:18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開放固然是共識,但開啟便民模式卻常常遭遇現實之困。且不説那些已成為“風景名勝”的知名高校會遭遇“櫻花劫”之類的難題,即便是一般的中小學,在向社會開放後,也長期伴隨著設施損耗破壞、管理人員節假日加班等困擾。

  有效破解便民之困,才是敞開校門的關鍵所在。這既有賴於享用校園文體資源的公眾遵守基本文明規範,也離不開學校自身的主動探索與嘗試,儘早建立完善的後續保障制度。相關部門不能僅停留在通過一紙文件鼓勵學校義務向公眾提供文體資源,應該進一步徵求民眾意見,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出臺一些有針對性、操作性的規定與法律,指導學校合理有序地開放,切實有效地緩解學校的後顧之憂。

  學校開放文體設施引發爭議,是社會進步的體現,折射出了公眾在解決溫飽後對健身娛樂等更高層次生活品質的迫切需求。也正因此,公眾對學校開放文體設施的呼籲才日益強烈,公眾文化基礎設施的供需矛盾也才更加凸顯。前不久,《“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已正式印發,國民健康長壽被視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誌。在國家推進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學校文體設施向社會開放,是盤活基礎設施存量的一個很好的突破點,可謂利國利民。隨著政府對“健康中國”的切實推進和公眾道德素養的整體提升,校園有序開放,公眾舉止至善的美好畫面將漸成常態。

下一頁【延伸閱讀:遏制不文明行為先要嚴格規則】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