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國家和民族生死危亡之際,總有一些人舍小取大、英勇赴身,在扭轉危局時迸發出強大的時代力量。這就是英雄,凝聚著歷史和價值的群體;這也是歷史,書寫著英雄故事和英雄讚歌的進程。人類的文明進步,離不開英雄們的獻身,更離不開現代人的崇敬與傳承。
英雄需要崇拜而不是被污衊,法律是對英雄聲譽最好的捍衛。近日,邱少雲烈士之弟邱少華訴孫傑、加多寶(中國)飲料有限公司一般人格權糾紛案一審公開宣判,被告應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一堂人格名譽權的普法課,在為英雄正名的同時,也成為了一堂矯正價值觀的歷史課。在現代國家治理中,貶損英雄、辱沒英雄,必然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
守護英雄是我們的責任,傳承精神是時代的主題。在相對和平的年代,即便多數人不知長征的艱辛、抗戰的艱苦、抗美援朝的艱難,多數人與邱少雲、黃繼光、劉胡蘭、狼牙山五壯士等英雄存在時空隔閡,但是“精神不滅”沒有時間溝坎,既不會因一時抹黑而黯淡,也不會因隨意解釋而模糊。可以説,英雄作為一個無畏的群體,是時代的良知,英雄的精神則標注著歷史的價值坐標,不僅不容扭曲,而且應該珍視、發揚。
抹黑英雄就是解構歷史,是赤裸裸的歷史虛無主義。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有些人打著探明歷史真相的旗號或者以學術研究為名,重新為歷史“包裝”,小到一個歷史人物的功過得失,大到一個歷史事件的評價定性,似乎如果“語不驚人死不休”就算不上有見地;有些人以玩弄戲謔的心態或娛樂搞笑的手段,給歷史換上“新裝”,無論是如小説樣的文學作品,還是如影視劇般的文化産品,好像如果不出現“雷言雷語”就不能吸引眼球。在很大程度上,歷史真相被掩蓋了,既讓普通公眾難分真假甚至“信以為真”,又在價值和認知上提高了共識成本。歷史的虛無,在挑戰著過去的“真”、觸碰現在的“善”、撕破未來的“美”,逾越社會價值底線的歷史觀都是虛偽和沒有根基的幻想,不僅不會被接受,還是過眼雲煙。
時代在變,記述和講述歷史的方式也在變,需要適應,但不能丟掉底線。如果把網際網路的興起視為歷史話語的最大背景,那麼網路應該成為把脈歷史、承載精神的載體,而不是相反。現在,網路空間的言論自由度在擴大,資訊流在密集,面對歷史問題,如何表達、怎麼轉述、何以判斷成了一個挑戰,並不是想説什麼就説什麼、想怎麼編就怎麼編,把對歷史和英雄人物的解讀作為商業行銷的“便車”,都是在顛覆的刀尖上跳舞。戲説不能代替正史、調侃不能代替中立、幽默不能代替客觀,網路空間可以多元表達,但不能突破法律、道德的底線,這是每個公民、網民、企業都應該恪守的基本準則。
歷史不虛無,其實就是文化要自信、價值要凝聚。一個民族,如果對自己的歷史、自己的文化都常常輕蔑、時時否定,那麼不是歷史缺少真相,而是缺少應有的文化自信和價值共識。“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敬畏歷史、崇尚英雄、堅守信念、秉持理想應該成為文化自信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否則,簡單的醜化發泄、翻案重構都是鬆散的、無力的、虛假的歷史假像。
習近平總書記説,“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我們走到了歷史的關鍵時刻,比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既需要英雄,也需要英雄精神。唯有捍衛英雄的尊嚴、標注歷史的價值坐標,才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責任編輯: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