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報警求聊天”是誰的老去“原型”

2016年04月21日 14:21: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安徽馬鞍山市公安局沙塘派出所民警發現,最近半個多月時間裏,轄區某小區有一位七旬老人總是在淩晨兩三點鐘撥打110,稱自己在家摔倒了。但是,當民警走進這位老人家中時,卻發現老人説了謊,他並沒有在家中摔倒;而是常常在家裏泡了好茶等待民警到府,只要求民警能在家裏坐一會陪他聊聊天。

  一位獨居的空巢老人,為何在長夜漫漫無法排遣孤寂之時,總會想到用報假警的方式“求到府”“求聊天”?原因居然是,老人有次在家意外摔倒,子女親朋又不在,就撥打了110報警,轄區民警只用了2分鐘就趕到老人家中給予了及時幫助。可見,民警的有求速應和噓寒問暖,讓老人屢試不爽,且“悟”出了一條驅趕孤獨的“訣竅”。

  “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聽聞了上述這位獨居老人的“調皮”舉動。而顯然,這裡的“老無所依”,除了個別存在的經濟保障緣由,更多的恐怕還是來自於日常生活方面的溫暖與照顧。“報警求聊天”的做法,固然有點讓人忍俊不禁,但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凸顯,人們未必不在擔憂:這會不會也成為自己老去時的現實“原型”呢?

  孤獨老人,已然可謂是一塊“社會心病”。據民政部統計,目前我國城鄉老人家庭中,“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農村留守老人佔農村老年人口的37%。現在,全國65歲以上“空巢老人”已超5000萬人,佔老年人口近1/4。孤獨,主要是精神生活得不到滿足的空虛感。調查發現,孤獨寂寞、社會活動減少,使一些老年人産生傷感、抑鬱情緒,精神萎靡不振,常偷偷哭泣,顧影自憐。研究還表明,長期存在的孤獨感,也是一種健康的大敵:老人在體弱多病、行動不便時,其消極感就會加重,身體免疫功能也將降低,這便為疾病的趁虛而入敞開了大門。

  現如今,養老短板、養老風險等話題,正不斷成為公眾關注和議論的焦點。比如,在全國政協官網2013年選登的342份政協提案中,31份關注了“養老”,約佔總數的1/10。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正呈現出高齡化、失能化、空巢化等諸多特徵。聚焦養老風險,除了收入保障的風險,其他如日常照料風險、孤獨抑鬱風險等等,也越發引起了普遍重視。可以説,“零房租求租客”、“報假警求聊天”等的舉動,無不隱喻和折射了居家養老的欠缺與不足。

  “報警求聊天”會是誰的老去“原型”?有專家稱,“有備而老”才能確保“養老安全”。這種有準備的成功的老齡化,包括了健康老齡化、積極老齡化、適度老齡化、和諧老齡化、有保障的老齡化和有尊嚴的老齡化。而依我之見,別讓孤獨困擾“空巢老人”,則確實已成為有關部門積極應對“養老問題”的重要方面。因此,我們必須通過各種方法,加強老年人心理健康建設,降低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們的孤獨感,用更加完善的養老溫暖服務,把老年人的孤獨感降到最低水準。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全社會對養老服務的關心與重視,各地諸如小區鄰居節、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連鎖公司等的新型暖老助老舉措,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有益效果。而我想,養老助老確需打出提前量,多多儘早積累“養老資源”和“養老資産”。只有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積極心態,並採取多種舉措,那麼像“報警求聊天”這樣的怪事,才會在將來日漸式微、成為“舊事”。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