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高齡農民工養老需更多制度反哺

2016年03月22日 14:42:00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曾經年輕壯實的第一代“打工族”,如今不少已經年逾50歲,被稱為“高齡農民工”。但這群曾為城市建設揮灑青春和汗水的農民工群體,臨近退休,卻普遍遭遇著老無所養的尷尬境遇。他們有的雖然在工作崗位上,卻徘徊在社會保障大門之外;有的雖已告老還鄉,卻因為無法連續繳納社保15年而無法享受養老金。“高齡農民工”養老困境,已然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對於正在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國而言,“高齡農民工”的養老問題,無疑是亟待填補上的短板。甚至從保障勞動者權益的法律維度出發,“打工爺爺”們正在遭受的養老尷尬,實際上也是權益淪陷的體現。而對於這些深陷老無所依、老無所養的高齡農民工而言,期待更多獲得感的前提,是基本權益能得到切實保障,在社會保障體系中要有起碼的存在感。

  打工難參保,回鄉難享養老金。陷於此般困境的高齡農民工,在全國至少有4600萬。這個龐大的群體,身體上早已力不從心,但殘酷的現實卻是不得不繼續從事著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他們沒有養老金。更讓人難過的是,隨著勞動法規的嚴肅,為了得到工作機會,有些60歲以上的農民工還不得不靠染發、辦假證來掩蓋真實年齡。

  遊走于城市和農村之間,農民工群體掉入了權益保障的裂縫中間。農民工子女上學的問題、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問題……儘管他們在用汗水澆築城市化的輝煌,但他們的權利卻往往被遺忘。這些問題,也許可以統統納入“歷史遺留問題”,不過既然凸顯于當下的現實,就必須從現實層面去尋求解決路徑。

  社會當然有義務為這龐大的高齡農民工群體提供養老保障,不僅是以因為他們曾對城市建設作出巨大貢獻,更是依法保障勞動者權利的現實需要。要改變高齡農民工養老“兩頭不靠”的窘境,現實路徑可以是通過更多的政策傾斜為他們補上欠賬。長期關切老齡農民工養老問題的全國人大代表張曉慶就曾建議,建議通過發放津貼、提高養老金,鼓勵市場化養老服務供應商進入農村等方式重點解決高齡農民工養老問題。為高齡農民工構建綠色通道,依靠制度發力、政策給力,才能扭轉老無所養的尷尬局面。

  當然,補上高齡農民工的養老欠賬,僅僅是保障農民工權益的第一步。透過高齡農民工養老問題的凸顯,政府和社會更應該意識到,處於權益斷裂帶上的農民工群體,急需縝密而完善的制度來保障他們的權益。如果他們的權益繼續被漠視,那麼幾十年來農民工福利拖欠積累的問題,終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集中爆發。事實上,凸顯的高齡農民工養老難現象,已經為社會敲響了警鐘。

  因此,無論是老一代農民工正在遭遇的養老困境,還是新生代農民工正在面對的“城市難融入,農村回不去”的迷茫,從根本上而言,都是權益得不到根本保障而造成的困擾。如果權益能夠平等實現,如果社會保障能夠完全覆蓋,那麼年輕時的困惑、高齡時的困窘,就能夠得到根本性的消解。斷裂帶上的權利主體,才不會游離于保障體系之外,沒有了權益保障的真空地帶,老無所養的現象才不會重現。

  紓解高齡農民工養老之困,需要更多制度反哺,讓背井離鄉建設城市的勞動者在退休時享有基本的保障。高齡農民工的境遇,實際上是農民工群體權益保障不力的現實投射。因此從根本上而言,解決的落點還是要放到農民工權益保障的基礎上來,實現權利的平等,讓勞動者共用發展成果,包括高齡農民工在內的所有勞動者,才能更有尊嚴、更加體面。(時言平)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