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報道稱,在部分大中城市出現了豪宅、別墅等二手房“拋售”的現象,動輒降價幾百萬元以吸引買主。在國家反腐力度不斷加大的背景下,全國住房資訊聯網也有了時間表,很容易被理解成是“官員拋房”。一位著名反腐專家就認為:“當前出現的拋房情況與不動産登記和住房資訊聯網的推進以及反腐力度加大有一定關係,一些貪腐官員畏懼名下房産一經公示,就會引起反腐部門的注意,要求其説明鉅額財産來源。”(據近日《新京報》)
人的一大弱點是,很容易把自己的期待當成現實。公眾期待全國住房資訊早日聯網,更期待某些官員能在壓力下狼狽拋房、且能對降低房價有所幫助。因為這樣期待著,就很容易把想像當成現實。
“官員拋房”屬於公眾一廂情願的幻想。隔段時間就有媒體報道稱“官員在反腐壓力下拋房”,可這些都是沒有根據的猜測。恕我寡聞,這麼多篇關於“官員拋房”的報道,我沒有見到過一個具體、有名有姓的個案,説哪個官員因為住房聯網壓力而急忙拋房。上述報道語焉不詳,或是記者的想像,或是專家從邏輯上的推理,或是房産仲介為忽悠人買房而製造的噱頭。
實際上,在官員財産資訊極不透明的情況下,根本無從查證拋房與否,只能依靠想像。專家説“倒逼官員拋房”,也沒有數字統計和權威資訊的支撐,完全靠邏輯推理。很多官員有好幾套房,來源見不得陽光,全國住房資訊一聯網也許就會成為反腐線索,所以得趕緊在聯網前處理掉。邏輯上似乎講得通,卻在事實上無法證實或證偽,起碼目前看來如此。
官員是不是趕在住房聯網前瘋狂拋房?可能未必,“倒逼”的猜想也許低估了官員的智商。其實,在這麼多年腐敗與反腐的攻防戰中,很多貪官早已有了強大的反偵查能力。
錢不會愚蠢地存在自己的名下,不會以自己的名義去收錢受賄,他們會那麼愚蠢地將一套套藏不了、蓋不住的房,登記在自己名下嗎?尤其當一個個房姐、房叔、房嬸之類被曝光後,更會提升其反監督的技能,他們的房子會越來越隱蔽。既有的一些腐敗案的曝光,讓人看到了房子的隱蔽性:有的是挂在情婦名下,有的是挂在親屬名下,有的更是到海外去買房,讓你根本無從調查,住房資訊全國聯網怎麼會倒逼他們賣房?
公眾一方面低估了貪官的智商,另一方面也高估了住房資訊聯網的反腐功能。其實,住房資訊聯網改革的進程很緩慢,由於一些地方阻力巨大,這項從技術上來看很簡單的工作,一直進展不大。更重要的是,住房資訊聯網並非為了反腐敗,而是用於掌握經濟資訊。即使資訊聯網後,普通人也不能查別人的房産資訊,而由相關部門壟斷資訊,其倒逼官員的功能也非常有限。
眼見為實,不要再想像什麼“倒逼官員拋房”了。真正需要的是把權力關進實實在在的籠子,而不是畫一個紙籠子關一個紙老虎。(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