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推動兩岸融合 維護和平基礎”為主題的第二十六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7月24日在太原舉行。(台灣網 張潔 攝)
台灣網7月25日太原訊 (記者 張潔)第二十六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24日在太原舉行,近百位學者圍繞“推動兩岸融合 維護和平基礎”主題展開廣泛深入的探討。與會學者高度評價“融合發展”對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意義,指出兩岸融合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出的推進兩岸和平統一進程的新思路。該思路標誌著大陸對臺政策的新轉向,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2016年3月5日,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提出“我們將持續推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全國臺灣研究會副秘書長嚴峻指出,從“兩岸經濟融合”到“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的提升,表明瞭大陸方面一個態度,即:當前兩岸關係的複雜嚴峻,並沒有動搖大陸方面在對臺工作上的戰略自信和戰略定力,“兩岸關係形式越複雜,越需要兩岸民間加強交流”,因為大陸方面堅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根基在基層,動力在民間”;臺灣島內“臺獨”分子越是企圖弱化和切割兩岸民眾聯繫,大陸方面越是要與之進行堅決鬥爭,使兩岸的融合面進一步擴展,不再僅僅局限于經濟物質層面,而是擴展到包含文化思想、制度管理等內容在內的社會領域。這是大陸方面朝推動實現兩岸民眾“心靈契合”的又一重要舉措。
嚴峻還指出,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目標是逐步達到海峽兩岸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交融程度,從某種角度看,這未嘗不是一種漸進式兩岸統一。
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臺海研究》主編倪永傑指出,融合發展內容多元、豐富,涵蓋經濟、社會、文化、價值等多個領域。實現兩岸融合發展已具備較好的歷史、經濟、社會、人員互動的基礎。
倪永傑認為,融合發展思想不是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思想的揚棄或否定,而是全新的發展深化、豐富完善。透過兩岸融合發展,進一步密切兩岸同胞情感,促成兩岸更多的利益融合,使兩岸關係發展、祖國統一具有兩岸同胞之間更多的利益共用與人文關懷的保障。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王英津指出,融合發展是習近平對臺思想達到一個新高度的重要標誌,是對從和平發展邁向和平統一道路的再探索,是爭取臺灣民心工作平臺的新拓展。思想、文化、精神領域的融合發展是深層次的,只有在深層次實現了融合,未來統一才能真正達到“心靈的契合”,也才能為兩岸統一奠定最牢固的基礎。
臺灣《觀察》雜誌發行人兼總編輯紀欣重點闡述了她對兩岸政治融合的認識。紀欣指出,政治融合是推動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發動機,文化則是日積月累的結果,只要兩岸政治基礎穩固深化,政治關係融合發展,其他自能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臺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兼教授楊開煌分析指出,臺灣社會目前存在失勢、身份、發展、未來和制度等五大方面的焦慮,這五個焦慮,無一不和大陸的崛起息息相關,如何看待大陸的崛起,事實上決定了臺灣自己的生存方式。而“兩岸經濟、社會融合”如果推動得宜,其實可以化解臺灣人民現階段遭遇的大部分焦慮。(完)
[責任編輯:張潔]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