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言傳不如身教 “知錯就改”是一種勇氣

2017年04月18日 14:0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南京六朝博物館想尋找一名小觀眾。上月底這個孩子跟著班級春游來博物館參觀時,悄悄拿走了展廳裏用於布展的兩塊鵝卵石,幾天后他又帶著道歉信和鵝卵石,回來承認錯誤。六朝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表示不僅原諒了他,還想表揚孩子身上“知錯就改”的勇氣、精神,並授予他“名譽小館員”的稱號。(415日 揚子晚報)

  孩子在學校裏接受一樣的教育,為什麼會成為千差萬別的不同的人?原因就在家庭教育,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如果孩子不夠優秀,那家長就應該照照鏡子,一定是他們自己做的不夠好。

  這則新聞看著就讓人暖心,無論是孩子還是其父母與博物館的做法,都值得稱讚。如果當時博物館很嚴厲的批評了他,那麼這個結局就會不一樣,教育孩子不是要打他一頓,而是要像培養一顆小樹一樣,及時幫助其修剪“多餘”的枝丫才能讓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從來只有熊家長沒有熊孩子,父母三觀正孩子才有好的傳承,孩子知錯能改父母起關鍵性的作用,如果今天不好好教育,將來自然有社會或者是他人來幫助教育,只是那時候一切都晚了。

  也許有人會質疑,這本不是值得表揚的事情,那麼多沒拿鵝卵石的小朋友看到博物館的表揚會怎麼想?因此擔心其引起錯誤的示範效應也是理所當然。但換一角度,雖然人們會覺得那些壓根沒拿或者心思都沒動過要拿的念頭的孩子更值得表揚,但是小孩子知錯能改就還是值得原諒的,那些犯錯誤都不知道改正的人,才更讓人擔憂。

  孩子犯錯,主要錯在成人。新聞中孩子的父母教育得好,事雖小但對孩子來説意義重大,這樣的家教環境教育出來的孩子一定會是一個身心健康陽光向上的有用之才。相比之下,筆者聯想到了2013年在埃及神廟刻字的丁同學,他家長的態度與此截然相反,一味的包庇與隱瞞只會讓孩子的身心遭受煎熬甚至誤入歧途,還不如放手,給他們獨自承擔與改過自新的機會,只有心靈的凈化才不會讓孩子們“負重前行”。

  我們期待善良,但善良的人遇見另一類人時受到傷害會不會有人保護他們呢?希望有關部門會採取有效措施去懲罰那些拿走不歸還的人,而作為成年人的我們,也要適時地回想自己上一次誠心認錯是什麼時候,希望我們都能勇敢,不光勇敢的去做,還有勇敢承認自己的錯誤。(台灣網網友:李佳欣)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