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19年風雨 香港始終在一國兩制下前行

2016年11月17日 16:39:5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6年10月12日,候任議員梁頌恒及遊蕙禎在立法會宣誓時,公然打出港獨標語,並在宣誓時將China(中國)讀成當年日軍侵華時所用的辱華字眼。對此,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的解釋》。人大罕見的主動釋法也表明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決心。

  自1997年回歸以來,香港在與大陸關係的劇烈變化以及香港優勢的逐步消失、失落感的上升以及受臺獨發展的影響,港獨勢力逐漸出現。梁松恒和遊蕙禎事件表明港獨勢力已滲透到香港政治層面。事實上,早在2012年10月10日的香港新一屆立法會上,立法會議員黃毓民宣誓誓詞的時候以故意的咳嗽來避過誓詞中的部分關鍵性的詞語,其他部分議員有的中途變聲或多加幾句。港獨勢力目前仍處於苗頭階段,其正借著佔中事件以及部分香港市民對大陸人的不滿來煽風點火。人大此次主動釋法有殺雞儆猴的意味。

  如同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常務委員會成員、香港建制派政治人物范徐麗泰所説,“中國是我們的根。”無論是從歷史、民族情感還是政治來説,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疑是香港應當皈依的根。在歷史上,香港自秦朝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在民族情感上,香港人民以漢族為主體,其語言也與漢語中的粵語為主,可謂與大陸血脈相連;在政治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國兩制政策給予香港高度的自治權,如此寬鬆的政策剔除了意識形態的藩籬。香港回歸的合理性不必詳説,但港獨勢力的所作所為也應引起香港特區政府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的警覺,沒有滋長的土壤,港獨勢力勢必不會滋長,所以香港特區政府應從自身發掘這些“土壤”因素。

  我曾在滴答網上看到一篇《港人自述:十五年間的“變”與“不變”》,其中他講香港的貧富差距時提到:“解決這樣的狀況,從來都是政府的責任。自由行帶來的表面經濟繁榮,最終受惠的依然是大財團。雖然也創造了就業機會,但是對於大部分香港民眾來説,承受的卻是這種繁榮帶來的物價上升、樓價上升、生活成本的上升,而收入的增幅,遠遠跟不上通脹。因為認為是政府的責任,也就可以理解社會上的不滿和怨氣,即便是“蝗蟲論”,在這樣的聲音後面,依然還是對於政府不作為的不滿。”港獨勢力的猖獗就在於此。香港市民並非反華,之所以大陸民眾認為香港市民想要香港獨立,完全是港獨分子的輿論包裝。港民的一些對特區政府不滿情緒時常被港獨分子包裝成為港獨言論,如“佔中”中活躍的港獨分子曾讓大陸民眾一度認為“佔中”帶有港獨性質而對香港人嗤之以鼻,“蝗蟲論”成為區分“香港人”和“大陸人”的戲謔説法。其實,近幾年香港的不穩定因素來源於其自身的經濟發展不平衡,特區政府應該要埋單,卻被別有用心的港獨分子嫁禍給大陸。

  對於此次人大的主動釋法,香港的民調顯示95%的受訪港民支援人大的舉動,這也再次表明港民對大陸的信心。港民的表態很大程度上表明他們未受港獨勢力的影響,但如上文分析的那樣,港獨勢力滋長的土壤實際上還是在於香港內部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如何減小基尼系數成為特區政府的當務之急。2015年9月20日,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在港出席論壇時表示,香港近年經濟、民生發展差強人意,被新加坡、澳門及部分內地城市超越,深層次原因是未有依法“去殖民化”,老殖民主義者炮製的“去中國化”卻死灰複燃、大行其道,導致“一國兩制”受到傷害,造成社會巨大內耗。“去中國化”導致香港年輕一代對中國大陸知之甚少,民族認同感下降。年輕一代是兩個地區交流的樞紐,“去中國化”導致香港與大陸的聯繫紐帶出現問題,中國經濟建設規劃中的利港因素便會被遺忘。因此,香港特區政府應加強港的對中國文化的宣傳,充分利用中國十三五規劃中的利港因素來消除港內貧困。

  任何政策都會有瑕疵,一國兩制也不例外,但這種瑕疵決不能被港獨分子利用。對於香港,全國人大的主動釋法可謂一次警鐘,香港特區政府也應有所作為,不要再讓香港內部的不穩定因素成為港獨分子的生存空間。十九年風雨,香港始終應在一國兩制下砥礪前行。(台灣網網友:章家正)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