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國快遞市場收入達2769.6億元,並保持40%的高增速發展;而鐵路貨運2015年的收入僅有2312.1億元,同時還在以10%的速率下降。(9月6日 《經濟參考報》)
不得不承認,這幾年,民營快遞行業立足於人們生活水準品質不斷提升等現實情況,憑藉靈活、低價、快速、高效等優勢確實“火爆”于市場經濟中。面對快遞市場火爆,經濟參考報近期也報道,同在年收入相差無幾的情況下,民營快遞行業保持40%的高增速發展,而鐵路貨運卻在以10%的速率下降。
我們在肯定民營快遞行業所取得的經濟成績之下,確實也為鐵路貨運的發展捏了一把汗。但凡對於經濟問題稍有研究的人看來,這種擔心其實不必擔憂。新聞中也説道,鐵路貨運自有其潛在優勢,如果能深度挖掘出來,還真有可能在快遞市場分一杯羹。
我們不妨可以看看,面對快速增長的快遞市場,目前僅有3%市場份額的鐵路貨運部門為什麼不會被古井無波?我們都知道自鐵路總公司2013年啟動貨改之後,鐵路貨運便在各個市場發力尋求突破。比如:2014年4月,鐵路貨運選擇了北上廣深等20個一線城市進行試點,開始涉足快遞市場;中鐵快運公司利用每日高鐵首班動檢車和部分動車組空閒車廂,推出了5公斤以下輕小包裹的“當日達”、“次晨達”和“次日達”。其二,鐵路貨運擁有大容量、全天候、低價格、高保障、低碳環保、高鐵快速直達等優勢,這也是其民營快遞行業所無法具有的優勢。其三,價格和成本已成為快遞市場競爭的關鍵要素,這恰恰給予了鐵路貨運機會。如何揚長避短,挖掘潛能,實現資源配置優化,便成為鐵路貨改的關鍵。
面對快遞市場競爭,鐵路貨運近幾年速率呈下降趨勢,確實有一定的原因。沒有充分利用優勢發揮自己在市場中的作用;還有更深層次的弱點是貨運站點與城市快遞轉机中心的二次裝卸問題;涉及運輸核心問題還有集貨與站到門的成本高企……這些都是制約鐵路貨運的發展因素,不可小視和輕視。
俗話説:“有競爭就有成長”。隨著高鐵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鐵路貨運利用高鐵班列站到站的價格優勢則是最大優勢;其次充分借用鐵路自身品牌及信譽,爭取在物流網路建設上實現新的突破。所以,面對快遞市場火爆,我們也應看到鐵路貨運其實也會更出彩。(台灣網網友:向帥)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趙靜]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