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國學,國之大粹

2016年06月15日 19:4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秦漢的文人風骨凝就了氣吞山河的壯麗篇章;盛唐的明月美酒流淌出流傳千古的錦繡華章;宋代的古筆濃墨書寫了一朝盛世的豪放文風;明清的演義傳奇描摹出一個時代的人士滄桑。

  國學,猶如一杯香茗,透過歷史的塵封散發出無盡的幽香;國學,猶如一陣清新的微風,透過亙古的光陰迎面撲來。

  國平天下並非我所能,但遠觀古人治國平天下的智慧何嘗不是一樁樂事。《左轉》有雲:“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唐代魏徵在《諫太宗十思疏》中也説“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這就告訴我們處在安樂的環境中,要想到可能發生的危險。

  西方人的道德培養,多有宗教信仰,我們中國人的道德觀念出之於讀書明理。中華民族的基本道德信條都被記載在我們的國學經典裏,儒家的“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已如血液般存在於國學之中,讓國學這國之大粹更加豐滿動人。《尚書》中説:“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左傳》中也説“多行不義必自斃”,就是告誡我們心中要存義,不可做壞事。《左傳》中還有一句話,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這又告訴我們,即使做了錯事,只要有心悔改,也是好的。

  蘇軾説過“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不錯,在眾多優秀的文學作品中流連,不僅僅使自己“自知”,還能窺探眾文人的生活、品性。品詩,亦是品人。我們為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堅持動容;為王昌齡“黃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氣感染;為李白“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的才情折服;也為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慼慼”的傷感落淚。(台灣網網友:高原)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