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文娛辣嘴

京華時報:亞洲藝術電影版圖有了微妙變化

2016年09月12日 14:02:33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原標題:亞洲藝術電影版圖有了微妙變化

  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落幕。除了最佳導演“雙黃蛋”引發一時唏聲,各獎項波瀾不驚,且包括王兵《苦錢》在內的大多數影片難以在中國院線上映,只有鐵桿影迷能絞盡腦汁通過各種路徑一一領略。金獅影片《離開的女人》講述一位含冤入獄30載的女人重獲自由後策劃報復的故事。當然,菲律賓電影在當下難以提起中國觀眾的興致,相對菲律賓電影的陌生,中國觀眾可能更好奇評委會怎會將金獅大獎頒給這麼一部226分鐘的長片?

  其實,長片入圍A類電影節早有先例,歷史上角逐金熊、金棕櫚和金獅獎的最長影片,一度是葡萄牙人艾爾德奧利維拉1985年作品《緞子鞋》,長達410分鐘,而這一紀錄剛在今年柏林電影節被拉伕達茲另一部耗時485分鐘的《悲傷秘密的搖籃曲》刷新。

  我們習慣的電影時長是90分鐘左右,然而在藝術片、紀錄片或實驗電影領域,片長根本不是事兒。曾進故宮拍攝《末代皇帝》的貝托魯奇另一部代表作《1900》,就長達318分鐘。而此次獲獎的王兵也曾有過一部長達551分鐘的紀錄電影,一度位列世界片長史第六。

  有趣的是,1968年倫敦藝術實驗室曾上映過一部片長48小時的電影,片名就叫《世界上最長最沒意義的電影》,而這一紀錄在1987年被美國人長達87小時的《治療失眠》所打破。這還沒完,今年4月,一條長達7小時20分鐘的電影預告片在瑞典問世,據説正片長達720小時,將於2020年上映,看一場耗時30天的電影,相信那是真愛了。

  《離開的女人》以1997年為背景,時值亞洲金融危機,菲律賓社會動亂,導演用一個個定格鏡頭對菲律賓底層人做了詳盡而真實的刻畫。從主題立意看,影片立足小人物的苦難,內觀菲律賓社會現實暗面。此前拉伕達茲憑另一部長片《悲傷秘密的搖籃曲》年初斬獲柏林銀熊獎,以及年中《羅莎媽媽》女主角賈克琳喬斯問鼎戛納影后,一年內菲律賓人在三大電影節均有斬獲。

  這也不是菲律賓人首次問鼎最佳影片,早在2008年,拉伕達茲就曾憑藉《憂鬱症》獲得過第65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而《羅莎媽媽》導演布裏蘭特曼多薩2012年也曾憑《基瑞納》獲得過戛納最佳導演榮譽。

  相比之下,中、日、韓三個傳統電影強國今年在幾大電影節上身影寥寥,除了楊超《長江圖》指染柏林攝影銀熊,樸讚鬱《小姐》入選戛納,以及王兵此番斬獲,可謂是碌碌無為。

  亞洲傳統電影大國集體啞火,而名不見經傳的菲律賓影人的突然井噴,這絕不僅只是個巧合,某種程度上,這也意味著亞洲藝術電影版圖的微妙變化。商業電影有時可與國力成正比,但藝術電影則不分國家大小,電影藝術作為當代社會的軟實力,斷不可因為商業電影的短視而喪盡。  (曾念群)

[責任編輯:王怡然]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