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文娛辣嘴

中國電影的問題都知道,關鍵在解決

2016年08月19日 13:47:22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原標題:中國電影的問題都知道,關鍵在解決

  靠票補、概念炒作、行銷快速拉動中國電影市場增幅,在暑期檔將要結束的時候已經現出原形:市場整體增速放緩、觀眾不滿情緒瀰漫、走進影院的熱情開始消退、創作仍無起色。

  在這樣的背景下,廣電總局官網刊出廣電總局副局長童剛在“華表獎”活動期間的講話,提出了堅持精品創作,政府必須加強作為,影院要強調社會效益,資本不能綁架創作,電影要承載文化軟實力等觀點,每個觀點,對應的都是當下市場的弊病。

  電影市場的問題,不僅業內人士門兒清,把剛走出影院的觀眾拉到一邊請教,觀眾也能説出個一二三點。作為焦點産業,電影業是被討論最多、批評最多、被拿著放大鏡挑剔最多的産業之一,這是買票房、瞞票房、偷票房等潛規則被扒個底兒掉的原因所在。相比其他産業,電影業已經算是挺透明的了。

  正是因為這個産業的相對透明,以及産業討論相對廣泛、公開,所以産業問題已經被很精確地提煉了出來。問題雖然已暴露,但在産業內卻沒能達成共識,産業人士根據分工不同,往往自説自話,編劇、導演從創作角度批評資本干擾創作,資本從市場角度批評創作群體不懂市場,行銷則覺得前兩者不懂傳播,院線倒是很少發言,但院線只認錢,偶爾跟隨熱點支援一下文藝片但也只是裝裝樣子……

  於是,電影産業就出現了可以用“攪漿糊”來形容的狀況。以前大家還常站在為中國電影好的高度,時常互相批評一下,但眼下這種批評的聲音也越來越少,該説的話都説完了,再説已屬多嘴,還得罪人。大家各忙各的:資本還在跑馬圈地,借電影之名,謀別處的利益;院線還是誰的片好賣就排誰的;潛規則雖然不敢明目張膽地幹了,但還可以偷偷摸摸地幹;靠作品説話的創作群體,也沒了力氣……

  作為管理部門,廣電總局也承受著産業發展的壓力,作為産業職責鏈條的頂端,廣電總局被批評的頻率也不低,比如管理、服務等。在管理方面,廣電總局確實在逐步放開,眼下正在公映的《盜墓筆記》就是一個例子。廣電總局也時常表達出良好的願望,但在政策與執行的對接上,難免有不對等。這次童剛的講話,其中一條值得關注,“政府必須加強作為”。怎麼作為,才能夠為産業發展消除障礙,還要具體的措施。

  童剛講話的第一關鍵詞是“精品”,而想要引領國産電影順當地進入精品路線,恐怕還是要讓創作群體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創作群體的話語權來自於三個層面,第一,可不可以得到更自由的創作空間,影片先拍後審,別在劇本階段就自我加壓,損耗了劇本的可讀性;第二,創作要盡力脫離資本的控制,要提升創作群體與資本平等對話的權利,這除了需要創作者要有底氣之外,還需要有別的創作補貼來源,比如官方基金或民間基金,應該給予創作者更多資金上的扶持;第三,創作群體要對自身有高要求,不能覺得資本蠻橫、市場無情,就用低質作品來應付,作為産業的創意源頭,創作群體的責任意識要更強些。雖然這也意味著要有所犧牲,但只有擁有高品質的文本,創作群體才能真正掌握主動。

  電影産業的發展障礙在哪、有多少都已經看得很清楚,所以想要發展這個産業的關鍵,在於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有句老話叫“方法總比困難多”,現在遇到困難,“方法”不能沒了。束手無策待在原地,就只能任由一個前景無限的市場,慢慢地再次向谷底墜落。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