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文娛辣嘴

跨屏傳播為電視綜藝打開開放之門

2016年06月08日 10:50: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一則寓言説,一場大火把雜技團燒燬了,人們吃驚地發現,被拴在木樁上的一頭大象被活活燒死。木樁細小脆弱而大象力大無比,這只龐然大物本可以輕鬆逃脫,卻因為故步自封的思維習慣被困在原地,任憑火海吞噬。這樣的“大象之死”同樣發生在我國多變的媒體環境中,在新媒體紛紛崛起的今天,電視這只曾經風光一時的“大象”,就面臨著烈焰灼身的考驗。

  火勢最猛的應該是電視綜藝領域。一方面我們看到近年來電視綜藝“異常繁榮”,選秀、真人秀、脫口秀比比皆是,層出不窮;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再火爆的綜藝節目,也因為老面孔、易複製等原因透著一股速朽的氣息。如《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等熱播綜藝,往往走過相似的軌跡——首播“火箭升空”,第二年“紅得發紫”,到第三年老調重彈,弦斷無人聽,有的搖搖欲墜甚或突然夭折。“沒有一個節目是永遠的”,電視人自我安慰的話語,不能掩蓋電視綜藝虛弱的生命體質。

  如何延續電視綜藝的生命力、競爭力?事實上,近些年各電視臺都在積極探索與新媒體的相處模式——邊看春晚邊搖紅包、邊看比賽邊評球,普通人通過手機APP與知名歌手合唱,大螢幕觀看、小螢幕互動。束縛大象觀念的“木樁”,正在跨屏傳播中動搖。

  新媒體最主要的特點是互動傳播,也就是美國《連線》雜誌定義的: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娛樂是面向大眾的,新媒體的快速傳播效應讓“娛樂精神”最大限度地放大傳遞。今天,我們可以在網際網路上、手機上、數字終端上找樂子,電視綜藝已不再是唯一選擇。全家人守在電視機前看春晚開啟一年歡樂之旅的時光,一去不復返了,但這並不代表傳統的電視綜藝就成了明日黃花。

  換個思維,新媒體也會給電視綜藝的變革帶來契機,從而打開一扇“門”。麥克盧漢曾把電視歸為冷媒體,認為“最成功的電視節目是那些在情境中留有餘地,讓觀眾補充完成的節目”。依靠新媒體,觀眾充分參與互動,讓電視節目中的“餘地”成為新熱點,讓“冷媒體”在網際網路、移動端熱起來。從節目播出時的互動參與,如搖紅包、選達人,到節目製作時的互動參與,如中央電視臺的《等著我》在網際網路上尋人助人,湖南衛視的音樂類綜藝《我想和你唱》在手機APP上與明星合唱。再到節目製作前的互動參與,如網路眾籌産生的電視節目初露萌芽,這種依靠新技術,産生新形式,建構新觀念,創作新內容的傳播模式,正是新媒體時代電視綜藝煥發新生的有效途徑。

  我國最著名的綜藝節目央視春晚有一句話:“開門辦春晚。”在新媒體時代,電視綜藝人也要有這種開門精神,在技術上開大門,從電視螢幕走向電腦螢幕、手機螢幕;在觀念上開大門,以觀眾為中心,重視觀眾反饋,增強觀眾體驗,讓電視綜藝這頭“大象”在與新媒體的融合中“翩翩起舞”。(陳佳冉)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