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春片在大熒幕上一部接一部,《致青春》、《匆匆那年》、《左耳》、《萬物生長》……這些“性價比超高”的影片不僅讓投資者主創輕輕鬆鬆穩收票房,也勾起無數觀眾埋藏心底已久的“當年情”。
但是,看完這些片子,觀眾感觸更多的卻是:我們的青春到底是什麼樣子?中國的青春片又該是什麼樣子的?時下最流行的國産青春片們所描繪的墮胎、劈腿、復仇……難道這就是我們青春的模樣嗎?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認同。即便青春的碎片不過是安插在課間休息十分鐘裏,或是散落在《一課一練》和《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之間。即便我們曾經對青春視若無睹,直至歲月把我們打磨成一個“大人”了,才開始一片一片拾起、捧著、端詳,然後才熱淚盈眶地説一句“好久不見”,也不妨礙我們記得青春的輪廓,那是跟國産青春片匹配不上的輪廓。
讓我們感同身受的青春應該是這樣的——
青春就是這樣毫無理由地又純又蠢:追逐、打鬧、惡作劇、貪玩的差生、成績優秀的女孩、被罰站、上學遲到……男主角身上熟悉的氣味就像那個曾同桌三年的他一樣。正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裏描述的青春,即便它是一場大雨,也開心得讓人想再淋一遍。
青春是充滿荷爾蒙慾望的。十六七歲的男孩被上一輩安排、被父母禁錮枷鎖,內心卻又有股隱隱的力量企圖衝破界限。《陽光燦爛的日子》裏的馬小軍也一樣,內心叛逆,遇到渴望的東西又勇於不顧身。
青春又是關於愛與被愛的哲學。那就像《怦然心動》所發生的初戀。朱麗對所喜歡的人和事坦蕩而不卑微,在日復一日的上學路上體會愛、堅持和接納。她渴望成為一棵樹,不卑不亢。
懵懂、叛逆、敏感、多情、青澀、成長、勇氣……這才是我們也是大多數人青春的關鍵詞!也是青春成為滋養我們心靈與人生的力量。
可是,觀眾買票進場看的大部分國産青春片,它並沒有讓我們“回到過去”,傳遞出人生的力量甚至讓人頹喪。《匆匆那年》的關鍵詞是劈腿;《左耳》的關鍵詞是報仇;《小時代》的關鍵詞是奢華糜爛……當人們都試圖向大螢幕的光影尋找自己過去的剪影時,作為濃縮生活精華的電影藝術,該給觀眾的除了顏值和120分鐘的快感外,更該讓觀眾有共鳴有認同感,甚至透過鏡頭給愛懷舊的觀眾一個勇敢面對未來的擁抱,一個正能量的歸宿。青春的碎片形狀各異,一萬個人,有一萬個青春的模樣。所以,什麼才是中國青春片該有的模樣?它就如人生一樣,還得繼續在火爐裏煉煉,才能成金。(王睿)
[責任編輯:張潔]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