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港媒:中國要在南海建核電寶 部分由軍方出資
近日,中國鉛基快中子反應堆研發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應用此項技術,未來我國還將率先推出迷你型核電源裝置“核電寶”。不過香港媒體首先將核電寶與中國的南海島礁聯繫在一起,並表示部署在南海將可能“影響環境”。不過,專家表示,進行安全風險和環境評估是任何一國建設核電站都要進行的最基本的工作。有意誇大安全風險和環境因素恐怕別有用心。
香港《南華早報》11日題為“中國打算建造世界最小核電站並將其部署到南海?”的文章稱,中國一家頂級研究機構正在發展世界上最小的核電站,它能夠安裝到一個船運集裝箱裏並且或許將在5年內部署到南海上的一個爭議島嶼上。該設施被稱為“核電寶”,儘管這個小型鉛冷反應堆只有大約6.1米長,2.6米高,但它或許能夠産生10兆瓦電能,足以為5萬戶家庭供電。它還能夠在不進行燃料補充的情況下工作數年甚至數十年。研究人員稱,它不産生塵埃或煙霧,甚至在小島上的居民都很難注意到它的存在。
報道還稱,這項研究由解放軍部分出資。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稱,他們希望能夠在5年內完成第一個裝置。報道援引一名參與該項研究的教授的話説:“我們的部分資金來自於軍方,但我們希望——這也是我們的終極目標——這項技術最終讓民用客戶受益。”中國研究人員承認,他們的技術與上世紀70年代蘇聯在核潛艇上使用的緊湊型鉛冷反應堆相似。然而,中國很可能將成為在陸地上使用這種軍事技術的國家。不過,該教授認為,説服民眾認可這項技術可以安全使用或許仍然是個挑戰。他説,公眾缺乏對這項技術的了解或許會妨礙其廣泛使用。
文章稱,當這些“核電寶”反應堆有望産出巨大電量並且用於大規模海水淡化時,也招致嚴重環境擔憂。如果其中之一發生了災難性故障,放射性廢物不僅會污染附近國家,而且還會通過該地區強大的洋流擴散到世界各地。
報道稱,中國海洋大學海上環境研究者警告説,來自核工廠的不可避免的熱量、輻射水進入島嶼或許會改變一個島嶼的生態系統。“很多魚和海洋生物將無法適應由大規模的海水淡化、核反應爐造成的環境巨變。”這名拒絕透露姓名的人士説,“如果核災難發生在南海,它不會立刻對中國大陸上的人們産生影響,因為距離遙遠……但輻射廢水將進入魚類身體和其他海洋生物身體,並最終被端上我們的餐桌。洋流還將攜帶這些廢水抵達遙遠的海岸。”該研究人員還稱,在將任何核電站安置到一個遙遠的南海島嶼上之前,中國政府不僅應考慮政治、軍事或經濟收益,還要對潛在的環境影響進行科學評估。
一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中國專家表示,核電寶採用以金屬鉛為基礎的合金材料作為冷卻劑,代替傳統核電站中的水冷卻劑,這是目前被認為最安全的核設施冷卻材料之一,它可以有效避免福島核電站那樣的嚴重災害,安全性更高,而且可以將核燃料的資源利用率延長到千年級別。專家認為,對其安全性的擔憂是沒有道理的。全球正在建設的核電站、正在使用的艦艇核動力裝置、空間核動力裝置可以説不計其數,單單拿中國的核電寶説事,顯然是別有用心。
據這名專家介紹,在建設核電站之前進行環境和風險評估是基本常識,無論這個核電站是大是小,是建設在南海島礁還是在中國內陸。中國不進行環境評估完全是臆斷。不過,香港媒體報道中有一句話很中肯,未來如何向民眾説明這項技術可以安全使用,確實是個不小的挑戰。 (張亦馳)
[責任編輯:韓靜]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