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是部隊野外駐訓的黃金期,然而幾乎整整一個月時間,第39集團軍近200名營長、教導員卻被分批集中,參加建制營主官封閉式集訓。
集訓內容精心設定——他們以最具代表性的合成營作戰指揮為樣本,通過戰局模擬、研究討論、集中輔導、答疑解惑等形式,系統研究作戰指揮,全面梳理指揮流程,讓營指揮員對未來作戰各個環節把握、各種情況處置了然于胸,提高單元作戰能力。
為啥這麼做?該集團軍領導道出心中的考量:“未來作戰,突出特點是資訊主導、體系破擊、聯合製勝,要求指揮員必須樹立體系作戰思維,提升指揮謀略和戰術素養,惟其如此,‘前沿指揮所’才能真正取得指揮打仗的資格證,成為帶兵打仗的急先鋒。”
誠哉斯言。放眼基層一線指揮員,合成不了解兵種、兵種不懂合成的問題依舊存在,遍數各兵種專業主戰裝備,因武器裝備不能有效對接,導致兵種協同配合錯位、作戰行動脫節的現象在演兵場上時有發生——
合成營演習中,步兵分隊猛打猛衝,然而配屬的大口徑火炮、反坦克導彈、防空導彈等作戰力量則被晾在一邊。戰鬥結束,指揮員這才猛然想起自己還有幾桿“長槍”,後悔得直拍大腿。
步兵分隊準備衝鋒時,右翼突遭“敵”坦克火力打擊,人員傷亡很大,連長緊急呼叫直升機進行火力支援,但苦撐了近一個小時,直升機依然沒有出現。原來,由於端口參數不一,陸空資訊網路搭建受阻,一線自主協同出現偏差。
由於作戰力量統籌調度不力,將電子對抗分隊配屬在進攻力量後面,戰鬥打響後,自擾互擾互相掣肘嚴重,出現“左腳踩右腳”的現象……
深挖一鍬,問題背後的問題讓人心焦。
“聯合指揮理念還沒有打破軍種指揮局限,聯合指揮方式缺少資訊共用、數據分析、精準評估的流程和機制,聯合指揮素質達不到聯戰聯訓的能力要求,各級指揮員‘五個不會’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一位集團軍領導一語中的。
“要地防空、資訊對抗、陸航突擊、特種作戰等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喊了很多年,但很多時候是趕上演習才吃一次‘團圓飯’,體系融合訓練還停留在形聯神離的淺層面。”某陸航旅旅長郭耀東不無憂慮地説。
“軍種鏈路還不能有效相容、無縫對接,指控系統還不能全域聯通、全時保通,作戰體系還不能全網互融、末端貫通,資訊系統深度融合的瓶頸還未能有效解決。”某機步旅旅長劉紀遠一針見血地指出,聯合網係不夠綿密,戰之必勝就缺少有力支撐。
這些勝戰短板不在戰爭打響之前拉長,戰場上必將付出血的代價!
整合,需要“思想突圍”,實現“素質裂變”。該集團軍打破軍種指揮局限,深入開展基於資訊共用、精準計算、分析評估的指揮處置演練,著力培養各級指揮員聯合指揮素質。深入開展以“軍情通”“裝備通”等為內容的“十通”人才培養,使各級指揮員能夠熟練運用資訊指揮系統,有序調控諸軍兵種作戰力量,保證部隊協調一致行動。
整合,要實現各武器平臺的有效連結。某師將數百種主要指控、通信裝備劃分為多個分系統,採取加裝、嵌入、整合、融合等手段,縱向建幹道,橫向聯經脈,有效實現了一網聯通、一體聯動。“戰術炮兵群注意,獨立樹高地發現敵火力點,壓制!”在前不久該師舉行的一次實兵演習中,作戰值班員接到指揮員命令後,利用指揮代碼,採取越級指揮的方式迅速傳令某營自行火炮。瞬間,“敵”火力點土崩瓦解……
整合,要把新型作戰力量攥指成拳。結合肩負的使命任務,該集團軍圍繞遠端投送、搶點控要、聯合抗擊樣式,突出奪控重要目標和反突入、反特戰、反空降、抗登陸等行動,展開精兵搶佔指揮樞紐、輕型作戰力量奪控要點、大機群作戰、重點目標防空等重點課題的專攻精練,實現了兵力機動精確定位、火力抗擊精確定時、攻防目標精確定點,為實施體系破擊、結構破壞、節點癱瘓等精確打擊行動提供了有力支撐,有效提高了部隊遂行特定任務能力。
未來資訊化戰場,勝負不再單純依靠投入作戰的資源數量,而是取決於誰能夠在決定性的時間、地點和目標上有效地集中資訊力和打擊力。從這個意義上説,誰能達到體系作戰能力的最佳整合,誰就是戰場上的最後勝利者。(張佳帥、海洋)
觀訓快評
“思想突圍”驅動“素質裂變”
海灣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聯軍部隊來自39個國家,共部署有80余萬兵力,投入了3700多輛主戰坦克、4000多輛裝甲車、2790架作戰飛機、2000多架直升機、210艘戰艦,戰爭之所以能夠比較協調一致地運轉,除了絕對優勢于對手之外,依靠的正是資訊融合引導下的作戰要素整合。
恩格斯指出:“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包括我們這個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産物,它在不同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身處資訊化時代,各級指揮員都應當清醒地認識到,體系對抗是資訊化戰爭的主要特徵,系統思維則是體系作戰能力的邏輯起點。一個軍人如果不具備體系制勝的觀念,就沒有資格奢談打贏;一支部隊如果不具備體系作戰能力,就難有機會續寫新的輝煌。
當前,我軍軍兵種建設突飛猛進,但“指頭強”不等於“拳頭硬”。伴隨著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大幕開啟,我們唯有牢牢把握住這一難得歷史機遇,自覺嵌入作戰體系,主動迎接“體系大考”,在深入推進體系整合與對抗訓練中全力打造“作戰要素整合訓練、作戰單元合成訓練、作戰體系融合訓練”戰鬥力生成鏈條,才能為一體化聯合作戰奠定堅實基礎、贏得制勝先機。(周猛)
[責任編輯: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