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敘利亞國際支援小組第四次外長會在慕尼黑舉行。在各方經過漫長討論後發佈的公報中,“一週內打通人道主義救援通道”“一週內宣佈在敘境內全面停止敵對行動”“儘快恢復在日內瓦舉行敘國內和談”三大亮點,給敘利亞局勢帶來了一絲曙光。然而,沙特、阿聯酋、土耳其等國近期卻紛紛表態,稱將向敘派遣地面部隊,土耳其軍隊還炮擊了敘利亞阿勒頗北部的庫爾德武裝。2月12日,敘總統巴沙爾表示要“解放敘利亞全境”,並將堅決抵抗沙特、土耳其的“入侵”。這一連串的事態發展,將敘利亞危機的複雜展現得淋漓盡致,也將敘局勢再一次推向“打”與“談”的十字路口。
從敘國內戰場態勢看,俄羅斯去年9月底強勢介入後,得到有力支援的敘利亞政府軍在各條戰線均奪回優勢,並逐漸控制了土敘邊境的補給線。如果這一勢頭保持下去,政府軍有望在未來數周內對阿勒頗、伊德利卜等反對派大本營形成封鎖合圍,從而極大改變戰場的力量平衡。另一方面,“伊斯蘭國”“支援陣線”等極端組織仍控制敘40%以上的領土,其兵力與財力都不容小覷。
敘國內各方的力量對比固然對局勢發展有著直接影響,但敘利亞早已淪為域外大國和地區強國的競技場,美、俄、伊朗、沙特、土耳其等外部勢力的較量,才將最終決定危機走向。事實上,敘利亞內戰之所以持續5年,主要就是因為各外部勢力的矛盾不斷激化,各方難以找到“最大公約數”。
首先,美俄實質分歧難解。俄為敘政權堅定支援者,早在2013年8月敘化武危機的最後關頭,就曾出面挽救巴沙爾政權,去年更是直接出兵介入。反觀美國,雖然長期扶植所謂敘“溫和”反對派,但力度始終不溫不火,拒絕提供重武器;美空襲也只針對“伊斯蘭國”,而非推翻巴沙爾。對美而言,反恐比推翻巴沙爾更重要;對俄而言,保住巴沙爾政權始終是重中之重。普京敏銳地看到這一點,一直將“反恐”作為自己行動的“擋箭牌”;美雖明知俄“醉翁之意不在酒”,但卻無力阻止俄的“無差別”空襲,只得慫恿地區盟友出兵出力。俄總理梅德韋傑夫2月13日直言全世界已陷入“新冷戰”,敘僵局正是美俄全球惡鬥的一個舞臺。
其次,地區強國對抗烈度升級。在敘問題上,沙特長期支援敘反對派推翻巴沙爾政權;伊朗則將敘政權視為“抵抗軸心”一環,大力提供政治、軍事、經濟支援。沙特今年1月3日與伊朗斷交後,雙方在敘問題上矛盾更趨激化。近期,沙特高調宣佈將派地面部隊赴敘利亞作戰,誓言推翻巴沙爾、打擊“伊斯蘭國”,後又派戰機赴土耳其基地做先期準備。目前,伊朗在敘戰場上有大量軍事顧問,領導著來自伊拉克、阿富汗的大批什葉派民兵。可以想像,如果沙特派部隊入敘作戰,極可能與伊朗部隊正面遭遇。敘內戰有從“代理人戰爭”轉向地區強國直接軍事對抗的可能。
第三,美與地區盟友分歧加深。以沙特為首的海灣國家並不認同美國“只反恐不打巴沙爾”立場,也對美國與伊朗改善關係心存憤恨。此次沙特高調宣佈入敘作戰,既是因美支援不力的被迫之舉,也暗含將美“拴在中東”之意。土耳其對美的不滿也在上升,除了與沙特等有類似擔憂外,土還對美支援敘境內的庫爾德勢力大為光火,認為這屬於“支援恐怖主義”行為,將對土耳其的主權完整和安全穩定産生負面影響。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敘利亞危機已遷延近5年時間,要一週內停火,繼而推進和談,內外條件都不容樂觀。重重矛盾困擾之下,敘局勢未來仍可能長期處於以打為主、邊打邊談的拉鋸狀態。
(龔 正 作者單位: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東研究所)
[責任編輯:李傑]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