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軍事瞭望

反恐,北約為啥這麼慫?

2016年01月21日 09:45:00  來源:國際線上
字號:    

  提起當今世界最強大的軍事同盟,稍有常識的人一定會脫口而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這部誕生於冷戰期間、史上最強大的軍事機器拖垮了蘇聯,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左右著國際局勢。然而,在近年來的反恐作戰中,北約卻顯得力不從心——兩場戰爭造成恐怖主義勢力越發猖獗,不僅未能保障其歐洲盟友免受恐怖主義侵襲,在敘利亞打擊ISIS極端勢力表現的畏首畏尾、效率極為低下,因此飽受爭議。

  實力如此強大的北約,為啥在反恐領域表現的如此之慫?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目前,北約的戰略目標並不在反恐領域。

  眾所週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冷戰中的主要任務就是防禦蘇聯可能發動的戰爭。冷戰結束後,本應解散的北約不但沒有解散,反而更加龐大——讓俄羅斯憤怒不已的北約東擴,幾乎將原華約組織成員國盡數囊括在內:1993年,北約首先將捷克、匈牙利和波蘭吸納為會員;2004年,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維尼亞、以及波羅的海沿岸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七國加入; 2008年,布加勒斯特峰會同意克羅埃西亞和阿爾巴尼亞加入,北約成員國達到28個。其後,北約開始了下一步行動——建設歐洲反導系統。預計設在羅馬尼亞和波蘭的“岸基宙斯盾”設施將分別於2015年和2018年投入使用。其中在羅馬尼亞的反導系統已於今年5月開始設備調試工作。

  北約東擴壓縮了俄羅斯的戰略防禦縱深,而歐洲反導系統則削弱了俄羅斯核打擊力量的有效性。顯而易見,北約戰略目標在於遏制俄羅斯,而非打擊恐怖主義和保障成員國安全;其絕大多數實力均投入到防止俄羅斯崛起挑戰北約“盟主”美國的霸權地位方面,難以給“反恐”分一杯羹。

  第二,北約內部成員國的利益不一致甚至衝突導致其反恐不力。

  如前所述,北約的成員國現在已經達到28個。成員國如此眾多,各國利益難以協調一致。以此次法國遭受恐怖襲擊事件來看,美、英孤懸海外,有些“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味道;法德意等歐陸國家飽受其害,態度自然比較積極,其中以法國這個受害者反恐意願最為強烈;至於土耳其,則顯得有些“首鼠兩端”——近期俄羅斯公佈證據指責土耳其與IS有石油出售交易,據稱,為開展非法貿易,IS動用的運油車不少於8500輛,每晝夜運量最大有2000桶石油,而最近一週,有約2000名武裝分子、超過120噸武器彈藥從土耳其進入敘利亞。上述情況顯示,北約成員國在反恐問題上呈現諸多利益分歧,使原本力量強大的北約始終無法擰成一股繩共同反恐。

  第三,美國因素掣肘,使北約在反恐領域發揮作用。

  美國是北約的主導國家,它的態度直接決定了北約的反恐效率。然而,在這個問題上,美國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發揮了負面影響。其一,美國在敘利亞更感興趣的是如何推翻巴沙爾政權、拔掉俄羅斯在中東的最後一個據點,“醉翁之意”不在打擊ISIS,而在與俄羅斯博弈中鞏固自身優勢地位。其二,阿富汗、伊拉克兩場“反恐”戰爭使美國付出巨大代價,而且“越反越恐”,美國出兵造成中東亂局給恐怖主義提供生長的溫床,因此奧巴馬自上任其便承諾撤軍,不大可能加大力度反恐。其三,從國內政治經濟環境來看,美國經濟回暖趨勢尚未明顯、2016年大選將近,美國政府不太可能大力投入反恐。

  並且,有學者認為,美國的霸權支柱之一就是金融霸權,而一個統一強大的歐洲必將使歐元走強,進而威脅美元的地位和美國的金融霸權。此種“歐洲威脅論”使美國在歐洲遭受恐怖襲擊之時表現得並不積極,北約應對反恐的態度也隨之消極。

  此外,恐怖主義産生的根本原因決定了北約在反恐領域作為有限。恐怖主義産生於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換言之,反恐實際上一個政治問題,而且是基於經濟基礎的政治問題。北約是建立在應對傳統安全威脅職能基礎上的軍事組織,因此,在不對北約進行大規模改造的前提下,將其用於反恐戰爭,其效果就好比高射炮打蚊子,其效果難以令人滿意。

  恐怖主義是全人類的公敵,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作為當今世界最為強大的軍事聯盟,在反恐領域卻遲遲難有作為。這不禁讓人反思,難道遏制一個國家比打擊人類公敵顯得更為重要?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是西方國家的悲哀。(馬堯,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