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兩岸關係會如何發展?從蔡英文年終談話“北京當局正一步步地退回對臺灣分化、打壓,甚至威脅、恫嚇的老路”,並提醒“這樣的作為傷害了臺灣人民的情感,也影響到兩岸關係的穩定”的負面表述觀察,正如臺灣方面陸委會張小月主委所説的:“不敢樂觀”。
臺灣《中國時報》2日社論表示,自蔡英文就職演説被大陸認定為“未完成的答卷”開始,兩岸關係逐漸冰凍,俟美國大選結果揭曉,新當選的特朗普劍指大陸,並把臺灣拉上臺面當成中美交手的籌碼,兩岸局勢更進一步惡化。由於陸方確信時間對己方有利,只要能有效防阻臺灣片面宣佈“法理臺獨”,未必會以軍事手段達成統一目標。不過,這不表示大陸對蔡當局“軟性臺獨”束手無策。
觀察大陸近期對臺政策與相關作為可以發現,大陸已逐漸形成“經濟窮臺、‘外交’困臺、軍事鎖臺、內政納臺”對臺四策。
在“經濟窮臺”方面,520蔡英文上臺後,陸客赴臺觀光人數急縮、農漁業及其他惠臺訂單取消、金融開放措施止步、停止陸企赴臺投資,其連帶影響的是相關企業倒閉、勞工失業、經濟動能萎縮。單單陸客赴臺減少,即重創臺灣旅遊經濟,更遑論陸方尚有其他多項的經濟籌碼尚未放上牌桌。經濟窮臺將傷及臺灣重要的根本,並帶來不可逆的重大危害。
其次是“外交”困臺,馬英九當局敲開臺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組織等國際組織的參與大門,蔡英文上臺後又再度關上,而馬英九在“活路外交”的指導原則下與陸方的“外交休兵”默契,也宣告結束。聖多美普林西比與臺灣斷交是第一張骨牌,但這只是雪崩式“斷交”的序曲。
再者是軍事鎖臺,自從特朗普主動將“英川通話”曝光後,陸方對臺的軍事作為開始“由靜轉動”,對臺灣形成相當程度的軍事封鎖效應。
第四是內政納臺,在兩岸官方交流中斷的此時,陸方已把政策訴求對象從官方跳到民間,包括大舉宣傳並以優惠輔導政策吸引臺灣年輕人赴陸創業、工作;對綠色臺商祭出警告,並頻頻對臺灣的內部事件議題發表意見。相信未來還會視兩岸關係良窳,進一步提出優惠及管理進入大陸臺灣人的措施。
面對陸方全方位加緊壓力的“對臺四策”,蔡英文當局該如何面對?上策是積極作為把大壞變小壞,小壞變不壞。下策是誤信“中國崩潰論”,認為時間站在己方,不但對兩岸關係無所作為,甚至操作“聯美、日對抗大陸”,或縱容“獨”派操作文化“臺獨”。一般判斷,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識”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但我們仍期待蔡英文有所作為。
民共關係的死結纏在“互信”這個核心問題上,要解,必須從建構“互信”著手。以蔡英文520就職演説為例,大陸官方判定其為“未完成的答卷”。重要原因之一是大陸對蔡英文的“文化部”、“教育部”人事佈局上,認為蔡英文有“去中國化”的企圖,擔心掉入蔡英文“説一套、做一套”的陷阱。這樣的“信任赤字”使得雙方縱然達成默契合意,也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
信任赤字又會回頭增加爾後蔡英文在對陸談話時的“信任成本”,因為蔡團隊會擔心,如果蔡英文照陸方期待在談話中釋出更進一步的善意,陸方會不會開出更高的要求,使得蔡英文陷於陸方無善意,卻被“獨”派炮轟的夾擊處境?互信的結便結得更緊、更死。
要打開這個互信死結,民共雙方就得先正視上述的死結是如何形成的,才能理順結脈予以拆解。雖然,互信的結要打開,是雙方而非單方的功課,鋻於兩岸大局的迅速崩壞,蔡英文應多加一點功課在自己身上,主動地遞出一些信任的橄欖枝,萬莫因一次互動的信任流失,就全面放棄重建信任的努力。蔡英文要知道,互信死結化,雖然造成兩岸關係全面的惡化,其對大陸固有負面影響,但對臺灣卻是不可承受之重。
只要蔡英文有打開死結的誠意,就會找到打開兩岸難局的著力點。首先應強化危機管理,避免任何擦槍走火、升高衝突的可能;並想方設法建立二軌與三軌溝通管道,不放棄對話,才有打破僵局的可能。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