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中美關係再磨合 臺海情勢嚴峻

2016年11月10日 09:0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10日社評指出,美國總統大選終於落幕,特朗普驚險贏得白宮寶座,但隨之要面對的是,如何癒合被撕裂的社會,挽救頹敝的經濟,對外重建與全球盟友的政治互信,毫無疑問,都是非常艱辛的挑戰。

  文章摘編如下:

  特朗普是政治素人,不曾擔任公職,無行政與立法歷練,“暴發戶”出身心態及言語透出暴衝的個性,外界難以捉摸其行為模式和政策取向。“特朗普現象”能顛覆美國的傳統價值觀,點燃社會邊緣人與經濟弱勢群的反體制怒火,自然也會反射至保護主義和門羅主義的外交思維。

  亞太國家普遍關注美國新任總統的外交政策佈局,質疑共和黨推舉特朗普為總統候選人之際,即已預示了外交政策可能轉向。特朗普迄今並無完整的外交政策論述,但言詞含其限制移民、反對美國過多的對外干預、要求盟國分擔國防經費,暗示了他一旦就任,調整美國外交政策勢在必行。

  兩岸同樣關注美國總統選情,無論誰入主白宮,美國已難單方面主導中美關係走向,特朗普主政之下,“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態勢,亦難以逆轉。

  特朗普是生意人,講求務實,其政策或因利益交換而改變。他反對美國過多干預全球事務,主張優先解決國內問題,此一重回孤立主義的思維,理論上不致于與中國大陸升高衝突。特朗普針對南海問題意有所指,強調美國不宜為與己無關的事務對外用兵,聲稱美國不宜扮演世界警察,保護年售數百萬輛汽車的日本經濟大國;換言之,特朗普不像奧巴馬或希拉裏,堅定支援美日軍事聯盟,他反對持續對外輸出政治價值觀,無須為霸權虛名強行出頭,即便批評大陸在東海與南海的軍事作為,但不表示願意不惜代價的圍堵中國。

  現實、口惠實不至是全球政客常性,美國總統的權力又受到制度的層層節制,特朗普選前信誓旦旦批評中國,主政後未必能夠一一履行競選訴求。中美關係“衝突、對話、和解”的互動模式與“鬥而不破”的格局已經固定,不會因白宮易主而輕易改變。中美經濟互賴很深,輕言經濟制裁中國,必然引來更大的報復措施,貿易戰端一旦開啟,中美、亞太、乃至全球都是輸家,美國的制衡機制可以防止特朗普過度逸軌。

  每逢美國總統選舉,臺灣總會陷入選邊站的迷思,擔心白宮新主的對臺政策出現變化。特朗普對兩岸情勢的知識有限,未來無論誰進入華府的外交與國安團隊,美國都不至於改變一個中國政策與遵守三項公報和“臺灣關係法”的立場。需要注意的是,特朗普果真決定從亞太撤軍,勢必衝擊東亞戰略格局,必加劇兩岸衝突的風險。

  選舉語言往往難以落實,特朗普無論是從中國撤資、對中國産品課以重稅、撤出日韓美軍或棄置亞太再平衡戰略,都不表示他有意在兩岸間選邊。美國向來以自身利益擬定對外政策,臺海安全遠不及特朗普“讓美國再偉大”更重要。

  兩岸或可能從冷和進入熱對抗。中美關係既競爭又合作的格局,不會因特朗普上臺而有大幅度改變,但會出現新平衡點,在磨合過程中,夾縫中的臺灣應如何因應,需要大智慧。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